全部博文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9-05-0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蔡燕

课文《我和祖父的园子》节选自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主要写了“我”幼时和祖父在园子里自由生活的情景,具体而又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好奇、贪玩和幼稚。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贴近小孩子的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文中的语言非常有特色,平和、朴实、充满童趣,运用拟人、排比,使语言整齐而优美。教学本课,我的定位在通过课文的学习,为学生打开一扇窗户,以此走近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感觉她和祖父的一段亲情,知道一本名著《呼兰河传》,初步感觉萧红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著名作家茅盾对《呼兰河传》的赞誉——“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上课伊始,由于本课的多音字较多,所以引导学生学会根据意思选择读音。在请学生读完后,错误较多,由于我在备课时没有充分预设,再加上没有学生出来,通过评价纠正读音,所以有些慌乱,自己匆匆正音之后,学生们还是没有学会,导致在之后文章中出现多音字的地方还是频繁出现错误。在之后的教学中,字词教学还要扎实一些。

接下来重点学习第2和13小节。学习第2自然段,重在体会园子的特点:样样都有,同时初步感受萧红语言表达的特点。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引导学生了解这一小节是围绕第一句话来写的,所以是总分结构。这对于孩子来说比较简单,大部分同学一下就找到了。另外,让学生圈画批注关键词句,来感受“这是一个       的园子”。学生们通过找到表示颜色的词语,感受“这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园子”;找到昆虫的种类之多,感受“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园子”……但在感受语言表达时,学生们显得无从下手,再加上我没有充分预设,所以没能给学生适时的引导。

学习第13自然段,重在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感觉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感觉园子的活泼和灵动。于是,我采用自读、师生共读、同桌互读等方式,来让学生进入情境,趣味盎然。着重体会关联词、排比句的运用,体会作者把“鸟飞虫鸣”写得有声有色,植物也赋予了人的思想和感情,体会诗一般的语言。在品读中,抓关键词语,如“活”“自由”“要……就……”“愿意……就……” “谎花”,切身体会萧红语言的优美整齐、文笔的活泼流畅。在教学的过程中,可能我自己的紧张情绪影响了孩子,为了推进课堂,节奏有些快,孩子没有进入到情境中,所以自由的感觉体会不够深刻,学生在朗读时没有读出自由的感觉。

通过这节课,我认识到要上好一堂课,老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做好充分的预设,才能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及时的引导,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我也要加强自身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在课上的学习能更加扎实。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