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教学反思
谢星赟
本月,让我印象最深、最有收获的事就是下旬参加的“新基础教育”教育的研修活动了。4月25日,我很幸运地与黄老师、金老师一同参加了在局前街小学举行的全国“新基础教育”研究英语学科专题研修活动。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新基础教育活动,也是我第一次接触新基础教育,可以说本次活动既开阔了我的眼见,也给予了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
上午,来自“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的卜玉华老师为我们解读了“新基础教育”英语教学的内在特质。新基础教育(NBE)及New basic education,它倡导人学视角,与语言视角相对,即要关注人的状态、个体的真实声音和师生互动的质量。新基础教育主张儿童先行发声,教师倾听儿童的“交互性主动”视角,与“教师中心”、“学生中心”相对。它也主张追求“公平与关怀”并存的课堂,追求高质量与高品质。
上午的理论学习之后,我们有幸聆听了来自局小的刘宝杰老师和吴春苗老师的精彩课堂。两位老师都生动、精彩地践行了新基础理念,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尤其是刘老师的中国成语故事的阅读课教学。刘老师以头脑风暴的形式让学生讨论What is bad? What is good?,然后展示出成语故事塞翁失马的图片,让学生提问,学生们提出了What are they doing?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Why does the man look worried? Why did the horse run away?等问题,接着同学们通过看图片、阅读故事和小组讨论形成思维导图等活动,一一对之前所提问题进行解答。接着刘老师又通过中西方文化融合的图片,引导大家要通过学习英语有文化传播意识。大家本以为课堂的主要板块到这就结束了,没想到刘老师又回到课堂最初讨论的问题Good or bad?告诉大家要辩证地看待问题。
观课后的最大感受就是,两节课的老师都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表达和交流时间,孩子们都能言会道,而且十分自信。这便充分体现了新基础教育理念中把话语权交给学生,学生先行的原则。比如在提问环节学生时态错误,刘老师能在学生发言后及时纠正与评价等等。另外,这节阅读的选材也让在座的各位老师和我赞叹,因为刘老师选择了一篇成语故事而非西方故事,这很大胆也很新颖。不过到最后环节,当我们看到刘老师展示的西方人学中文,中国人学英文的文化交流图片时,我们才理解了刘老师选材的意义。我们学习英语不仅仅为了了解西方文化,更应该用英语让西方人了解中国文化,这才是我们应该倡导的。这里正体现了掌握语言和培养品格相统一的特点,是一堂追求质量与品质的课堂。
其实对于经验浅薄的来说,新基础的理念我还理解得尚浅,我还要更深入地学习,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学习和探索,让自己的课堂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