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五月《天鹅的故事》教学反思
五月份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9-05-14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蒋楠

《天鹅的故事》教学反思

《天鹅的故事》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俄罗斯老猎人斯杰潘在打猎时发现了这样一个令人激动的场面。天鹅,在人们心目中是那样高贵的动物,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它们团结一致,顽强地与困难作斗争,最后,取得了胜利。它们有着人类一样的灵性,它们的那种精神感动了猎人,使猎人放下了手中的猎枪,从此再也没有动过。

    作者用饱蘸深情的笔,赞扬了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教育我们要爱鸟护鸟,重视保护生态环境。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作者着力描写的两个场景细节,一是老天鹅的特写镜头,二是天鹅群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本课就是围绕这两处展开的。全篇文字优美,叙述清楚,情节感人,引人思考,给人启迪。款款读来,使人对这群鸟产生了喜爱之情。我决定带领孩子们从天鹅的叫声入手,去感受天鹅的精神,引领孩子们用心聆听着动人的旋律。

   课前用天鹅天鹅优美的图片导入,让学生们感受到这是一群优美高雅的生灵,把天鹅的形象留在学生的脑海里,这样就会与后面遇到困难时它们的坚强勇敢形成强烈的反差,让人更加震撼,更加感动。

 一、叫声串联课文,用心聆听,文字有声。发挥想象感悟课文。

课文三次在不同情况下出现了天鹅的叫声,老天鹅“像石头似的让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发出阵阵“啪、啪”的声,冰面破裂之后“嚓、嚓”的声音,衬着贝加尔湖上“呼、呼”怒吼的北风声……这样一条以声音来串联的故事线,便是我寻找的一条教学线,我要做的,就是引领孩子在梳理文章的脉络当中,寻声而去,触摸、聆听心灵的感动,感受故事带来的震撼。找到天鹅的三次叫声,用叫声串联课文,第一次出现了,初春时节,天气寒冷,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让学生找到相关语句,读并想象当时的气候、环境。突出天气的恶劣;群鸟看到困难重重纷纷飞走了,而天鹅们却勇敢的留了下来,它们发出的叫声代表了它们的什么心声呢?挖掘空白让学生充分体会,同时为故事的结构也埋下伏笔。第二次、第三次叫声出现的情景让学生结合课文,结合故事的前因后果去体悟,最后勾连叫声,渗透写法。三次叫声表达了作者不同的心情,串连起了故事的前因后果,这是一群多么勇敢、顽强,多么团结乐观的天鹅啊!所以,斯杰潘老人会说这是一群 ------------------,所以,他从此以后再也没打过猎,那只猎枪 -----------------。

二、分层读课文,体味文本的内涵。感动由心生。

    读为心声。如果说讲解带来的是知识,那么朗读便是感受,感动,朗读赋予文本以新的生命。因此,在读中悟、在悟中读,也成为我设计这节课的出发点。品读紧扣重点句段,指名读,诵读,引读,配乐朗读。读的形式在不断变化着,读贯穿学生对文本解读的全过程。借助读这一有效的形式,使学生走近天鹅,走近作者的心灵,展示了自己对文本独特的领悟。 特别是描写老天鹅奋不顾身破冰的一段是本文的重点,如何引领孩子走进文本、读出文本的感觉尤为重要。

三、品词品句,挖掘课文空白,充分体验天鹅的精神。

天鹅的故事是一首诗,质朴的言语打动着我们。老天鹅破冰是这篇文章的重点,也是最震撼人心的一段文字,在教学过程中,我整理了老天鹅英勇破冰和天鹅群齐心破冰的句子,从中精心体验,然后设计问题,带领学生品文本。我抓住“腾空而起”“重重地”“像石头似的”词语,让学生体会老天鹅的坚决、勇敢、奋不顾身,以血肉之躯撞击冰面。在体会过程中适时介绍贝加尔湖冰面的厚度,让天鹅的身体于冰面形成对比,一软一硬,从侧面引导学生感受老天鹅的勇敢。抓住省略号这一空白,让学生体会老天鹅是一次次反反复复的撞击冰面,每次撞击冰面之后身体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来体会老天鹅遍体鳞伤,甚至会失去宝贵的生命,它却还一次次的撞向冰面。体会老天鹅一次比一次艰难却仍然坚决。再通过冰面的变化说。然后引读,让学生在读中感动。此环节在教学中达到了教学效果。但遗憾的是,程度不够深刻,在抓老天鹅破冰的字词中要抓“用胸脯翅膀扑打”“扑打”这个词很有价值,它既是天鹅的特有动作,又能体现出这样一只柔弱的鸟类却用翅膀与冰面抗争,然后在省略号处做足功夫,每一次撞击后都让学生说天鹅身体的变化,变化一次比一次明显,天鹅的身体受到了很大的伤害,再去读,相信更能震撼人心。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