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一路花香》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断:
【案例一】
师:什么叫惭愧?
生:惭愧就是内疚。
师:什么时候你会感到惭愧呢?
生1:考试没有考好的时候我觉得惭愧。
生2:作业时因为粗心,把题做错了,我觉得很惭愧。
师:破水罐为什么会感到惭愧呢?读读第一、二自然段用直线划出关键词句。
生1:因为破水罐有一条裂缝,所以它感到惭愧。
师:再去读读看,还有什么原因吗?
生2:破水罐到达目的地时,里面只剩下半灌水了,所以它感到惭愧
生3:因为水从裂缝里渗出,到达目的地时,里面只剩下半灌水了,害得挑水工尽了自己的力,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所以它感到惭愧。
师:谁能试着把这三个原因用一句话联系起来,说一说。
生:因为破水罐有一条裂缝,每次都只能运回半罐水,让挑水工不能得到应有的回报,所以破水罐很惭愧。
.......
师:思考:如果把破水罐丢在角落里会怎样?如果挑水工每天抱怨这只破水罐会怎么样?如果把破水罐补好了会怎么样?
【分析和反思】:我深入解读文本,解读学生,从文本中寻找语言训练的切入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力,运用力。
这个教学片断中,推进的层次非常清晰。先让学生理解惭愧的意思,然后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在什么时候感觉惭愧过?再引导学生读课文去思考破水罐惭愧的原因。学生找到的原因都比较散点,于是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把三点原因连在一起,用一句话来说一说。最后围绕主题引导学生思考三个问题,选择一个回答。学生在思辨中渐渐明白:每个人都有存在的价值,不要骄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善于利用自身的特点,就能发挥出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