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中的绿洲》评课稿
今天下午全体三--六年级的语文老师都聆听了四年级组两位老师陈云和罗秋琼的课,我针对陈云老师执教的,《沙漠中的绿洲》第二课时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首先陈云老师
1、准备充分,教学设计思路清楚,教态自然,具有亲和力。陈云老师今天上午刚磨最后一次课,接到上教研课的任务,陈云老师每一次的磨课都很认真,每一次都见到他改教案到很晚回家,非常辛苦,这次磨课也有好几节了,真的是不容。
2、陈老师善于创设情境,积极引发学生思维,善于引导学生。
3、是一堂较成功的课,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学效果也是比较良好的。
4、陈老师借助图片对比,走近文本。充分利用图片这一非常形象的工具,通过将沙漠和绿洲进行对比,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学生感受到阿联酋环境的变化之大,并由感受到这种变化继而引发思考的欲望。引导学生了解阿联酋从沙漠变为绿洲的原因,潜移默化地让学生知道良好的环境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5、能够依托重点词句,解读文本。在研读阿联酋人民为改造环境所付出的巨大代价时,以“找出描写阿联酋人民改造沙漠环境的句子”这个问题铺设平台,再找出关键词,这样学生加深了对文本的认识,感受到了阿联酋人民为改造环境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又在这种品析中构建了自己对营造良好生存环境的认识,产生了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1、缺乏必要的朗读指导。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读是理解文本的基础。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似乎疏忽了这一点,没有很好地引领学生读书。
2、没有及时评价学生,要多鼓励。
3、结束时说话练习,在这个环节上,教师可以适时地引导,比如可以引导学生从改造环境、表达对阿联酋人民的敬佩之情、感叹阿联酋人民付出的巨大代价等方面来写,这样可能效果会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