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听了陈老师上的《沙漠中的绿洲》,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断:
【案例一】
师:朗读2,3小节,划出关键词,思考:哪些地方看出阿联酋人民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生1:“买来”说明费用多代价大。
生2:“国外”说明运输的距离很远,十分不容易。
师:让我们来看一下迪拜的地理位置。
师:让我们再来关注一下带有三个“买来”的排比句式。
师:你们注意到这几个动词了:重点圈出“买来”、“挖去”、“填上”、“埋下”)读着这些词,你还想到了什么?(出示“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由总水塔输出的淡水,通过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源源不断地送到树木花草的根部。”
师:还有谁也被这句话感动了?谁来谈谈你的感受?
师:我们说学课文还要瞻前顾后,谁能联系前面的句子来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
师:同学们多了不起!短短的一段文字,能体会出那么多感觉来,咱们一起读读这段话,加深自己的体会!(指导朗读。)
生:(略)
... ...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还知道,访问记就是把访问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写成文章。不久前我们刚刚寻访了常州市消防中队,你能仿造课文写一篇访问记吗?
【分析和反思】:陈老师的教学目标非常清晰,引导学生感知访问记之一文体特点。这个教学片断中,,感觉总的设计思路挺好。阅读策略的渗透也很明显,对比阅读、瞻前顾后、情境学习、拓展感悟等,运用得不错,这些策略学生应该掌握。行课中,非常关注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感知、内化、积累。其方式多样,层次推进清晰,比如:让学生读读、划划、圈圈文中的关键词语,然后引导学生说说感受。再如:引导学生去品评优美的句式,最后陈老师还引导学生把语言进行创造性地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