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第二次听杨老师上Unit8 We're twins. 想比第一次,杨老师第二次的课堂扎实,有效得多。我从三个方面来谈一谈我对本节课的所学所思。
一,流程清晰。从词到句再到篇章,层层递进。
杨老师从自身引入girl,再通过提问的方式教授boy,woman和man
接着杨老师从who'he/she?引出Who's that boy/girl/man/woman?
通过chant复习了词句,最后进入文本的学习。
二,时间把握恰到好处。
本节课,杨老师15分钟左右进入文本。杨老师的每个流程,干脆利落,环节紧凑。对于新教师,能够很好的把握各环节的时间,是一种很大的考验。这一点特别值得我学习,我自己的课堂往往就是不自觉的放慢节奏。
三,小组活动丰富,重心下移。
杨老师本节课设计了4次小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度和积极性都很高。在文本解读解读方面,杨老师通过听说读写,全方面的培养学生解读文本的习惯和能力。
接下来,我想提出一点建议。
首先,是本课的开头,老师由于自己的照片没有选好,所以孩子没有直接猜到老师的想要的“答案”。
其次是在单词教授方面,girl,man,woman和boy的发音需要教得再细致一些,注意元音的发音和纠正。
最后就是板书的设计,需要注意对应性和一致性。
总体来说,我们杨老师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并全部达成,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