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花香》是一则寓言故事,主要讲了挑水工妙用破水罐浇灌路边花草的事,向我们揭示了:世上每一件东西,每一个人都有自身的价值,我们既不能骄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只要恰到好处地利用自身的特点,就能充分发挥作用。 一路花香是挑水工利用破损的水罐漏水的特点形成的美好景象。
全文叙述清楚,层次分明,人物的对话描写得具体生动,寓言所蕴含的寓意很深刻,给人以启发和教育。本课教学课时安排为两课时,本次执教的课时为第一课时。
教学时我采用激趣的方式导入,出示两只水罐的图片,让学生交流:这是只什么样的水罐?感受两只水罐的不同。 板书课题后,质疑:花香与水罐有什么关系呢?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他们伴随着内心的情感去初读课文。
接下来在初读的基础上,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完好无损,惭愧”等词,并利用词串概括课文内容。在理解词语“完好无损”采用了换词的方式进行,理解“惭愧”时,先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在哪些情况下我们会感到惭愧?再联系课文说说破损的水罐因为什么惭愧?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
学习第一自然段,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抓住关键词语了解两只水罐的不同特点及挑水工用一好一破两只水罐挑水的不同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段写法上的特点,通过前后对比,“而”字的突出,让学生初步感悟作者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我们关注文中的主要人物——破水罐。
整体来说,这节课教学紧凑,层次分明,重难点把握到位,教学效果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1、用词串概括主要内容时,本来我认为难度应该不大,学生利用幻灯片中的词语是可以简洁地概括出主要内容的,可是没想到,连续三个孩子都说得比较具体,虽引导提示,却不尽如人意。我想出现这样的现象,首先是因为我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能力,其次是平时的课堂这样说的训练相对较少造成的。所以备课时,我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能力、不同班级的学情设计教学环节,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也应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2、引导学生初步感悟第一自然段的写法时,也许是我问题提得缺乏技巧,也许是我问题太难,拔高了学生的能力,所以,课堂上学生出现了茫然的表情。后来有学生说采用了对比手法,我觉得很惊喜,接下来在此基础上,我有意识引导学生读这两句,让他们发现介绍破水罐的内容放在了这两句的一前一后,从而让学生初步感悟作者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我们关注文中的主要人物——破水罐。虽然学生说的不是很准确,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有的老师说这一环节可以不要,但我觉得让学生对文章的结构和写法有初步的了解,这很有必要。3、本次的板书我采用了图词结合的方式,两边分别是好、破水罐的图片,下面的词语是他们的不同心理,中间是挑水工,并用一条直线“挑起”两只水罐。比较简单,也紧扣文本内容,如果能在图片上写“完好、破损”这两个词语,学生印象会更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