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精美的散文。运用了借物抒情,以树喻人的写法,借赞美樟树的可贵之处来赞美宋庆龄的高贵品质。
课文第四、五小节分别讲了樟树的特点,抓住樟树的蓬蓬勃勃,抓住樟树的可贵之处,由此来说明宋庆龄对于这两棵樟树的喜爱之情。
语文课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所以,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重视语文的积累和感悟作用,在这一课中显得尤其重要,这一类以物喻人的文章,就要通过对人物的了解,来体会、感悟人物的精神世界。所以在教学最后一环节突破难点时,我精选了有关宋庆龄的资料,让孩子更深的了解主人公,结合上课伊始的人物介绍资料,孩子在接受文本,理解人物时就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浅入深,逐步深入。学到这,水到渠成,我问孩子们:“你们认为作者仅仅是赞美樟树吗?”“不是,”孩子们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还有什么?”“为了赞美宋庆龄,”孩子们的感情得到了升华,“对了,作者表面是写樟树,其实是借樟树来赞颂宋庆龄,这种写作方法叫做‘借物喻人’,”这样,文章的难点得到了突破从而也激发了学生对宋庆龄的敬佩。
由上课学生的反应来看,这样的设计思路是合理的,精炼的。从个人上课的感受来看,这样的“万一”,有时挑战一下还是很有收获的。
我的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1、关注学生不够,课堂上应该多走下讲台,与学生互动。上课不应该只关注自己的教学过程,应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关注学生的接受情况及反馈。2、应该把课堂的话语权交给学生,听听他们的发言,给予及时中肯的评价。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改正不足,力求更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