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下午听了陈云老师《沙漠中的绿洲》这一课,有很多感触。现就这节课谈一下自己的点滴感受。
首先,我觉得陈老师具有较强的剖析文本的能力,关注到《沙漠中的绿洲》是一篇访问记,陈老师理清了见、听、问、感的行文顺序,并且在课的伊始就直接切入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一一了解阿联酋人民为改造环境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和知道阿联酋人民是如何精心侍弄花草的,教学思路清晰。
其次,依托重点词句,解读文本。
在研读阿联酋人民为改造环境所付出的巨大代价时,陈老师引导学生对三个“买来”和“挖去”、“埋下”等一系列动词的理解,让学生在品词析句中,能够达到深入感悟阿联酋人民建设绿洲的壮举这一高度。读法指导循序渐进,对比句子,体会情感,引导学生从“洒”、“洗脸”这些关键字中体会“园林工人”对花草的精心侍弄,又放手让学生谈自己对感触深的句子的理解,这样学生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既加深了对文本的认识,感受到了阿联酋人民为改造环境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又在这种品析中构建了自己对营造良好生存环境的认识,产生了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可谓一举多得。
最后,重视朗读指导,感知文本。
如何引导学生体会阿联酋人民对付出昂贵代价培育花草的情感,陈老师在本节课的设计上花费了功夫。通过让孩子们带着问题读,自由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孩子们的朗读有了明显的进步。让学生感知文本所浸透的情感,并且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了环境保护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