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反思
《小壁虎借尾巴》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壁虎向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因为他们各自尾巴都有用处所以没有借到。说小壁虎会“借”尾巴,在常人看来,真是闻所未闻,匪夷所思,然而这种奇妙的构思恰恰是童话艺术趣味的“酵母”。这篇知识童话,正是通过“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生动地介绍了鱼、牛、燕子尾巴的不同作用,特别是壁虎尾巴自我保护的功能和可以再生的特点。本课三幅插图,六段文字,课文以“借”字贯穿全文,重点是它们的对话。在本篇课文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有以下三点反思。
一、抓住主要问题,理清脉络。作为本册书的最后一篇课文,延续上册书的特点,课文篇幅长且没有注音。但是课文结构清晰,一、二自然段是借尾巴的原因,三、四、五自然段是借尾巴的经过,六、七自然段是再生尾巴。在教学设计上,针对文脉分别设计三个大问题,帮助学生理清脉络。问题一:小壁虎生来就有一条长长的尾巴,为什么还要借尾巴呢?此问题在于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训练学生用“因为......所以......”说清楚原因。问题二:小壁虎爬到哪里向谁借尾巴了呢?此问题帮助学生理清三到五自然段的内容,并在此问题上展开具体教学。问题三:小壁虎借不到尾巴,怎么办呢?此问题帮助学生掌握六七自然段的内容。
二、结构相同,有扶有放。课文的三、四、五自然段结构相同,我将重点放在第三自然段的教学中。首先,指名4位同学一人朗读一句话,纠正读音,读通句子。其次,出示两组对话,问学生喜欢哪一组?第一组:小壁虎说:“小鱼,把尾巴借给我。”小鱼说:“不行,我要用尾巴拨水。”第二组:小壁虎说:“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通过两组对话的比较,让学生知道说话要有礼貌,请求别人帮助的时候要用商量的语气。最后,男女生分角色朗读,感受角色的语气、语态。接下来的四、五自然段因为和第三自然段结构相同,所以放在一起教学。首先,请男女生各读一段。其次,提出问题:这两个自然段和刚才的第三自然段有什么相同之处?根据学生的发现,总结规律。结构相似,都有四句话。第一句写小壁虎爬到哪里,第二句写小壁虎看到谁在哪里干什么,第三句话写小壁虎的请求,第四句话写别人的回答。这样的总结是为第二课时续编故事做准备。最后,分角色朗读三四自然段。低年段课本经常出现结构相同的课文,相同的结构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也有助于学生摸清结构,模仿练习。对于课文中的相同结构,教学设计不能同等分力,而要有所侧重。重点掌握其中一个自然段,剩下相同的段落就放手去学。
三、朗读教学不扎实。本课角色众多,有小壁虎、小鱼、老牛、燕子和壁虎妈妈。语言生动有趣,对话有特点,非常适合朗读。而在教学中,为了教学生字词,分配在朗读的时间比较少。朗读与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两大重点,但是我时常不能平衡它们。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要努力改正这一不足。因为生字词学习是朗读的基础,朗读又是对生字词的巩固。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读文,才能有所感知,才能有所感悟,同时也培养了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