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有幸聆听了包红玲和李陶两位老师的《昙花》和《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两堂课,感受颇深。接下来我主要针对李陶老师的这堂课做以下几点粗浅的感受与大家交流:《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篇课文记叙了汤姆在爸爸的严格教育下,放掉自己钓到的大鲈鱼的故事,告诉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无条件地遵守公共规定。教这篇课文,不但要指导学生认认真真把课文读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明白课文要揭示的道理。从上述角度出发,纵观谈谈我的整堂课的教学,感觉有以下几点比较明显:
作为三年级的孩子很难理解这篇文章其中蕴含的道理。对这篇课文,李老师采用让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绘声绘色的表演,将自身情感融入角色之中,同桌或者师生角色扮演汤姆和爸爸,让学生在感悟语言,理解内容的过程中,渗透自己的情感体验,与作者,与文中主人公进行真诚对话,让学生对生活,对周围的事物有自己的认识和思考。尤其着重理解课文的二、三两个部分,理解鲈鱼的大和汤姆的情感变化。
在学习课文第一部分钓鱼时,从找文中汤姆钓鱼的动作,让学生感受到汤姆是个钓鱼能手,同时让学生利用动词复述钓鱼过程。第二部分放鱼时,李老师抓住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为两条主线,一条是爸爸,一条是汤姆。爸爸:让孩子放掉鱼,因为离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即使没有人看见,也应该遵守规定。学生在研读过程中,或体会汤姆当时钓起这条从未见过的大鲈鱼时的惊喜万分,或体会汤姆想说服爸爸让他把这条罕见的大鲈鱼带回去的侥幸心理,或体会听到爸爸严格的教诲后,不得不放鱼时的遗憾。通过朗读与分析,让这两条线交叉并行,推动着事情的发展。在第三部分是,反复让学生读“不管有没有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李老师补充了34年后汤姆的变化以及让学生从校园,公园,马路等生活方面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最后一些小建议,精读课文时,应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品味语言文字,特别是描写人物语言、行动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深入体会汤姆心情的变化,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从而领悟爸爸的严格教育给汤姆的终身影响。最后复述课文时,可让学生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根据汤姆汤姆的心情变化进行,鼓励学生多用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精彩句段。要注意采用多种形式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