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我有幸聆听了包红玲老师的《昙花》和李陶老师的《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下面我结合李陶老师的这一课说说我的感受:
一、在复述中内化语言,学习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中年级要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新大纲》明确指出,中年级学生要能清楚地口述一件事。
基于此,李老师的课堂上设计了两个复述的环节,一个是钓鱼的部分,让学生找出动词之后,说说汤姆是怎样钓到鱼的,另一次是最后,通过创设情境,以多年后汤姆给儿子讲故事这样的方式,给了课后习题中的提示,让学生复述。由一个片段的复述到整个故事的复述。李老师都给了学生抓手,由易到难,内化语言,学习表达。
二、在角色替代中走进人物,懂得道理
在孩子们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感受到鱼的大之后,李老师问:如果你是汤姆,你感觉怎么样?回想些什么?让孩子们走进汤姆的内心,从而理解后文他的不情愿,不甘心。放掉鱼后,师又问如果你是汤姆,此时心情如何?在分角色读完5-10小节后,孩子们站在爸爸的角度来告诉汤姆遵守规定的重要,这样的教学,化理论于无形,让学生记忆更深刻。
三、在品读中抓重点词语句,感受细节。
“这条鲈鱼有多大?”李老师引导学生读、找、说,通过鱼竿的变化,汤姆的动作,心理甚至标点符号,以及爸爸赞赏的目光侧面描写等,感受作者对鱼大的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