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放飞“理想的风筝”
——《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9-05-29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郑飞

《理想的风筝》这已经是第五次执教了,结合之前的执教心得,本次我摈弃虚浮,立足学生的实际,贴近平时课堂的常态教学,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追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把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课毕,觉得效果很好

一、互动生成,长文读短。

“长文读短”意在训练学生提取信息的概括能力,教学过程中,先想想课文中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

直奔故事,在描写细腻的地方批注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把个性阅读落实到位。这样可以把长文读短,迅速把握课文内容,把目光集中到“笑谈腿疾、转写板书、放风筝”这三件事上,经历“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过程,就在与文本不断深入对话中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

二、“思念”引路,情感升华

文章起笔舒缓,情景交融,事例典型,手法细腻,是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为了让学生能自主发现文本的美,自主唤醒与文本的共鸣,我避开了熟套的人物品质特点分析,对于这样一篇情感真挚的文章,如果以“你觉得刘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来建构话题,也许提不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感觉乏味。所以一开课我就让学生配乐倾听作者的心灵独白,把浓浓的师生情意融入平淡的文字之中,“未成曲调先有情”。“牵一发而动全身”随后学生品出情、读出情、升华情,让学生融入作者的内心世界,感悟这份浓浓的“思念”之情,在此基础上感悟人物形象也就水到渠成。

三、品悟细节,突破难点

这篇课文篇幅比较长,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有效地学习,我抓住了刘老师的三件事:“笑谈腿疾、转写板书、笑放风筝”来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品味文字,体会情感。达到了长文短上的目的,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长课短教,把复杂的内容变得简单明了,使冗长拖沓的教学过程变得便捷,使复杂多样的教学方法变得简单易行,这需要教师具有很高的教学素养。

在教学“谈腿疾”这一部分时,引导学生抓住刘老师的笑的神情和讲的故事感悟刘老师的乐观幽默的特点。并且抓住了学生听故事后的情感变化“笑——酸涩——尊敬”,进行情感补白,更能深入地走进人物的内心,感受人物情怀。在教学“写板书”这一部分时,引导学生抓住刘老师写板书的动作:“撑地——离地——急速地一转——转向——转向”来品味,通过老师动情地朗读,让学生想象情景后谈感受就能入情入境,情动辞发。学生的感受也很深刻:不容易、感动、担心摔了一跤,如果没有想象怎能有这些真切的感受。第三部分抓住了刘老师放风筝的动作和语言,感受他的坚强、自信、热爱生活的品质。

四、读写结合,实现“双飞”。

这是一篇很好的写人的文章的范例。我注重读写结合,在注重内容理解的同时,不忘写法的指导,不忘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在学习完整篇文章后,我把板书一分为二,让学生明白:一只眼睛看课文,一只眼睛看写法。阅读是吸收,习作是表达,让学生学习谋篇布局,统筹规划。相信长期坚持,受益无穷。

当然,课后深深反思,也发现自己有许多不足之处,自己只感动于文章的优美,恋恋不舍地要与学生品悟许多细节,以致于没有一个学生站在课文的高处,整体性去感悟。不过,这种高度的解读不能一蹴而就,急于求成,也许,“功到自然成。”静静等待花儿开放吧!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