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羿射九日》是一个神话故事,有着神奇的想象,夸张的表达,细细读来,充满了神奇。这节课,沈彩虹老师非常关注课后练习题。听了沈老师的课,我收获多多,下面我来简单谈谈我对这节课的几点思考。
一、识字求实,形式多样,扎扎实实。
沈老师非常关注学生的识字写字,课前以猜字谜的形式,渗透中国汉字的魅力,唤起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同时带着这份浓浓的学习兴趣进去课堂,延续这份猜测。在猜一猜中,识记了生字“射”,也自然得进入了神话故事。
接着,在检查字词环节,沈老师借助语文课堂作业上的词语,让学生采取自由读、同桌读和老师查的形式加以落实。这样一来,学生在自学和合学的过程中,能基本解决读音的问题。老师检查的时候,就是在难点处加以点拨。通过表演读,让学生感受到构词规律——由近义词组成的词语。
课后习题有让学生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来讲故事。于是,沈老师借助四幅图,以及一定的文字提示来引导学生讲故事,从而在学生脑海里播种下“起因、经过、结果”的概念。这之后,又以儿歌的形式呈现了故事内容,巧妙地再一次识字。
在语境中识记“值日”,通过四人合作朗读,让学生轻松的理解了轮流的意思,简单而有效。
二、联读悟“神”,寻找神奇,感受魅力。
《羿射九日》是一篇神话故事,感受神奇是教学的重点。这节课的核心人物就是感受神话的神奇,读出神奇。划一划让你觉得神奇的地方,说说神奇在哪里。学生在自主阅读之后,都能有话可说。在交流中,学生感受到了神奇与夸张。当交流到“扶桑的枝头上站着一个太阳,底下还有九个太阳。”时,老师以神奇为联结点,穿插了《日出扶桑》这一神话故事的阅读。学生学以致用,又一次寻找神话中的神奇,充分感受到了树的神奇,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进而认识了五大神树。
联读之后,沈老师再一次回归课文,感受世间万物受到太阳的炙烤,过得很艰难。于是,在朗读中又一次感受了神话的夸张。最后抓住神话故事的题目,感受他们做的事情充满了不可思议,比如射日、补天、填海、追日……唤起同学们课外读童话故事的期待。从神奇开始,又以神奇延续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