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爱的教育》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08-24   点击:467   来源:原创   作者:盛蕾

暑假有幸拜读了一本催人泪下的书,这本书引人深思,它充满了教育意义,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的心路历程,让我们一起走进它——《爱的教育》。

这本书围绕着一个四年级的意大利小学生在一年的学习生活中发生的故事,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与朋友们学习的日常,与父母生活的日常,到后来父母因为工作需要搬家而离开了原本的学校,重新适应新的生活学习环境。这个名叫安利柯的小男孩逐渐学会如何坚强面对生活的各种改变,努力适应不同的环境。他的日记本透露出了我们常见的学校与家庭的双边关系,老师与学生、父母的关系,还有和自己亲人的关系。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感叹于笔者个性舒展的文笔,流畅的故事情节让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那其中满满的爱。文中的人物形象活生生映入眼帘,就像发生在我身边一样。文中每周一次的精神讲话也启迪我如何来教育自己的孩子。

书中的人物大抵分为老师,同学、父母,这些人围绕着主人公的生活学习,无一不体现了“爱”这一主题,朋友之爱,老师之爱,父母之爱,有大爱有小爱,都是人世间最真诚的爱,最美好的爱,让人羡慕,让人感慨。

文中没有很么华丽的词藻,甚至可以用简单朴实来形容,所描写的也都是最最平凡的人物,但就是这样一些生活的点点滴滴最为让人感动。爱没有明确的解释,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一声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陌生人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帮助希望工程的孩子们。。。。。。爱有时就像空气般容易被污染,所以我希望通过这本书也能让更多的人感受一下什么是朴实无华的爱,什么是无处不在的爱意,我想这本书的笔者也是希望将这些美好的爱带给更多的人去感受。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很难说我做到了爱学生,我的班级里不乏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起初我会很有耐心地找他们谈话,给他们讲很多道理,后来发现其实他们需要的并不光是讲道理,而是想得到他人的关注,因为他们是大多数人眼中的后等生,他们需要更多的爱,更多的友好的关注,而不是同学们的冷嘲热讽,老师的指责。于是渐渐地,我不再动不动就找他们谈话,而是在课堂上多让他们发言,慢慢地我发现有些孩子其实并不笨,只是需要更多地引导,他们在我的美术课堂上会有很多奇思妙想,他们的创意并不输于任何一个所谓的优等生,所以在他们发现了自己的优势之后他们就不再课堂上捣乱,而能够更好地去发挥自己的长处。我希望今后当他们回忆起自己的小学时光,会觉得很美好,会觉得度过了充满爱的童年,有爱他们的老师给予他们关爱。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