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遇《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大道理》是个偶然,这得感谢学校组织的出题竞赛,作为奖品我在几本书中初遇了它。
翻开书本,“这是一本探讨小学数学中核心概念的文集”,这是张奠宙教授给这本书下的定义。教授在前言中细细的阐述了这本书出世的历程。不仅有教育专家的加入,更是有许多小学数学实践者的声音,关注核心概念,数学本质的理解与揭示,弥补现行教材中认识与表述的不足。
翻阅目录,这本书包含四个部分,“谈话”、“思考”、“商榷”、“为例”、“评析”、“修改”可知等词这本书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纯理论加个别案例,而是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的评论与建议连载文章中精华。对于一线老师,解惑、借鉴的意义非常大,是满满的干货,甚至可以说是一本工具书。
翻开正文,有数学史、不同版本教材的对比介绍、各教育人士的问题和观点、教学片段、教学实录。其中一线回声、数方夜谈最值得一看。一线回声是一线教师上课、对教材的思考汇聚的文章,更是广大教师可能在自己教学过程中会遇到的实在的问题。数方夜谈是教育专家、学者以及实践者的问题、建议、观点,教能让教者更加清晰自己所教的内容。
作为一名非师范专业一年教龄的老师深有感触尽管,小学数学教材难度不大尤其是一年级教材,但要真正教好并非易事。如何在课堂上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给学生,同时做到“混合不错”,一直困扰老师和学生,真可谓“小”数学中也有“大”道理。
在平常上课过程中,有时候我们会对教学内容、内容呈现的方式、顺序有所质疑,质疑是否教材本身就存在问题,有些可以通过询问讨论的方式、《教师用书》以及网络查询等得以解惑。现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大道理》也可为广大一线教师解开教材中的一个一个谜团。比如,对于负数这一课,在我印象里都是通过温度计引入负数的概念,但是文中却认为只通过温度计模型引入负数是不理想的。这里涉及到负数和正数的根本属性问题,是表示意义相反的量,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意义相反的量是能抵消的,但是零下3°C,和零上3°C是不能抵消的。所以,文出给出建议先用收入支出模型再用温度模型引入负数,既联系了生活实际,又突出了数学本质(相反的量),易于理解。
通过举例直面教学中的两个基本问题“教什么”和“如何教”,以现代数学观点、批判性视角对现行教材内容编排进行评述,不仅对一线教师理解教材具有启发作用,更对小学数学教材建设作出深入思考。
教学中总有概念的疑惑,总有内容的混淆,即核心概念和数学本质的理解是我们教师缺乏的,《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大道理》系统梳理了小学数学中的核心概念,指出日常教学中易混淆、易忽视的内容,减少科学性错误的出现,为一线教师合理使用教材、改进教学提供了宝贵建议。这本书值得细细研读,细细品味,细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