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我认为最伤脑筋的就是学困生的转化问题了。可难归难,语文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不容忽视,更是刻不容缓,一旦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1、关爱学生树立信心
学困生一般都具有这样的特点:上课不专心听讲,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不能及时完成或应付了事;考试成绩不理想;缺乏自信心。如果作为教师只看到学生不能完成作业或成绩不理想就批评他,这将大大地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严重的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如果想真正帮助“学困生”得到进步,教师就要先尊重“学困生”,帮助“学困生”树立信心。不能因为他成绩不理想而歧视他,相反,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找出导致他们学习困难的原因,对症下药。只要平时把更多的关心洒在他们的身上,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学困生”也能成为优生。
2、以奖代责激发潜能
只要你用心,你总能找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用激励的机制来转化“学困生”会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一个友好的眼神,一句真诚的鼓励都能让学生倍感温暖,树立自信心。“孩子,我相信你能行!”“孩子,我为你今天的表现感到骄傲!”“孩子,我真佩服你,你是怎么做到的呀?”“孩子,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了,我能帮助你吗?”“孩子,咱们来比一比,看谁最认真!”……这些鼓励的话语对“学困生”来说,都是一剂剂的良方。对于“学困生”,教师不要吝啬你的分数,一朵小红花,一颗奖励小星星,都能换回“学困生”给你的惊喜。没有真正的“学困生”,他们只是在懵懵懂懂中还找不到前进的方向。鼓励能让“学困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潜能,“学困生”也能成为优生。
3、家校同心助力前行
学生的学习,家校协同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学困生的家长,我们更要多些尊重和理解。“学困生”的家长其实心里比谁都焦急,教师过多的抱怨和指责只会让家长和学生对老师敬而远之,遇到性急的家长或者会对孩子大声呵斥或对孩子大打出手,更让孩子战战兢兢,心怀怨恨而产生厌学情绪。老师和家长真诚的交流,告诉家长孩子出现的学习困难是很正常的,孩子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帮助。教会家长去寻找孩子的闪光点和激励点,用激励的方式去引导学生,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完成学生学习由扶到放的过程。教师和家长都要让孩子明白,只要加把劲,“学困生”也能成为优生。
“学困生”的转化任重而道远,面对“学困生”教师要更有爱心,耐心,信心和恒心。“学困生”的转化不是一天两天就会变的,“学困生”是一个长期需要去关注去帮助的对象。如果我们今天的努力能谱写出“学困生”的精彩的人生,还有什么能比这样的成就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