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我也是一名教书匠——读《教书匠》有感
发布时间:2019-08-25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刘元敏

 

《教书匠》,初次看到这个书目,总感觉带有些贬义。本书为普利策奖得主弗兰克·迈考特,是爱尔兰裔美籍教师,作家。1930年生于纽约,4岁时迁往爱尔兰,在贫民窟度过悲惨的童年。19岁重返美国,当过兵、码头工人。但是,苦难的童年并没有消磨去他的意志,反而让他学会在挫折中成长,在灰烬中微笑。1996年,他的自传体小说《安琪拉的灰烬》出版,一举获奖。而《教书匠》是《安琪拉的灰烬》后的最新力作,书中以一个个生动的故事,用辛辣诙谐的文字,回顾作者30载从教生涯的苦涩与甘甜,讲述令人过目难忘的精彩人生。作者从不吝惜对自己的嘲讽,从不否认与学生似敌似友的关系,对规则和权威从骨子里透出蔑视,幽默和善良也从未在生命中缺席迈考特真诚而执著的拥抱学生,与学生分享他的人生故事,将自己作为学生成长的最好素材……这个本来似乎糟糕透顶的教书匠,终于赢得学生们发自内心的尊重20年后,成为美国“优秀教师”。

初读这本书觉得有点闷,文章很多是用倒叙或插叙的方式写的,看的时候还要想想这段内容的时间是他上学的时代还是他教书的时代,就这样开始慢腾腾地看着,开始就是逐字逐句地去读,当我看到迈考特处理学生扔三明治的事件:那是走上讲台的第一天,童年受尽饥饿折磨的迈考特,将学生掷落在地的三明治捡起,并在众目睽睽之下吃下,结果令路过的校长大为光火。他也曾有过这样的“豪言壮语”:如果校长说,这个班是你的,老师,做你想做的事,我会对我的学生说,把椅子推到一边,躺在地上,睡觉。而就是这个本来似乎糟糕透顶的教书匠,真诚而执著地拥抱学生,与学生分享他的人生故事,将自己作为学生成长的最好素材书开始吸引我,我追逐着迈考特的处理方式,我震惊迈考特的行为,我被他的智慧所吸引。

第一感觉:这是一位非常执着的教书匠。他以风趣、幽默的语句诠释着自己对教育事业的衷心。“你正在开始你的教学事业,而这并不轻松。你最好辞职当个警察,那样至少你会有支枪或有根警棍保护自己,老师除了嘴巴外什么都没有。如果你不学着热爱它,你将在地狱的一角坐立不安。”

第二感觉:这是一位非常睿智的教书匠。迈考特说过,每个班都有些天生就来考验你的害人精,这些害人精就是要看着老师的头发由黑变白。我知道迈考特口中的“害人精”就是我们心中的“熊孩子”。任凭这些害人精如何搞怪,他从不向学生灌输什么,而是在春风化雨间教会了他们唱自己的歌、跳自己的舞、讲自己的故事。任凭他们如何搞怪,麦考特先生每次都有出奇的做法,他奇怪的想法和做法学生每次都会接纳他,进而使他赢得了学生的信赖。由此,我想到了自己对学生的教育,我总觉得我对学生做的每一件事,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为他们着想,我在对他们的未来负责,可结果呢?我的良苦用心学生并不理解,教育效果并不好,有时还适得其反,我经常在思考:孩子们为什么就不理解老师的心呢?看了《教书匠》让我明白了,因为我没有做到像迈考尔先生那样做换位思考,我没有真正了解孩子们的心理,不知道他们的真正需要。 换位思考一下只要是人,都是会有缺点的,一个没有缺点的人是不可爱的人。教师如此,同样的,学生也如此。老师们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成绩好,能力强,但偏偏常会碰到让自己头疼的学生,老师们常常被气得火冒三丈、七窍生烟,然后找父母谈话,可是到第二天,这些学生又像没事一样,老师们的火可算是白冒了,自己还弄了个精疲力尽,想想真是不合算,再回过头来想想,学生到学校来时干什么的呢?——接受教育的!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有犯了错误,你告诉学生,他才会知道这是错误!所以作为老师,应该要理解、宽恕学生的错误行为,因为我们的学生犯的所谓的错误,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原则性错误,还不是你碰我一下,我就要还你一拳;你拿我的铅笔看一下,我偏不同意;你骂我一句,我还你一句?我们做教师的应该明白,一个成年人还会不断重复地犯错,更何况我们的学生呢?未成年人的自制力本来就比成年人差。所以这样的学生是真实的孩子,需要我们老师循循善诱,这也是对我们老师的考验。书中的迈考特遇到这样的孩子不生气,我要向他学习! 

    第三感觉:这是一位非常有思想的教书匠。他为我们老师提供了很多的案例和教育教学的启示。他鼓励老师要勇敢地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作为教师应该带着正气、带着知识、带着吸引力、带着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走进教室。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迈考特先生教授学生的时候方法的灵活性以及从中体现出来的他对孩子的爱以及尊重。用现实中的实例去教育他的学生,教他们怎么做人,而从中学生们得到的并非单纯的理论知识,而是做人的道理。在他的引导下,每件事情都变得有意义,而同样正是因为迈考特先生这种对学生平等尊重的态度,让他拥有了可以与学生亲密交谈的资本。他的学生可以在他面前毫不拘束,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可以讲出自己的困惑,来帮助这位和蔼的老师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时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让这些渴望得到知识学到更多,让那些厌恶学习的学生们发现学习的乐趣。

沉浸在故事中,与主人公同喜,同怒,同哀,同乐,这就是书带给人的心情吧。掩卷深思,心中几许欣喜,几许惆怅,几许感慨,几许惊叹。自己在教师岗位上默默地耕耘了22年,在内心一直对教师这个职业进行质疑和定位,却从来没有明确过,读了此书却似醍醐灌顶,为什么不能成为一名睿智型教师或者专业教师呢?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