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丁香结》评课稿
发布时间:2019-09-15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王倩倩

 

散文,形散神聚。作家细腻的笔触、背后的情感,是学生需要透过深入品读文本,才能慢慢明白的。散文的美、散文的情,我们如何去传达给学生?我们现在所提倡的1+X学习之法,又要如何通过我们的教学,依托文本传递给学生?

今天六年级的两节课,给了我们很多的参考和学习之处。

一、文本解读有美感

宗璞的这篇《丁香结》,从课题到课文,怎一个美字了得!老师们也能够深入解读文本,一个赏花、一个悟结,给我们美的享受。

两节课,老师们都关注到“两片雪白、一片莹白”一组词语的出示,通过词串展开教学,让学生感受丁香花的特点。第一节课中,唐飘飘老师在教学中由词到文本,再回环到词语:

师生共读:

生读描写丁香花的句子

作者斗室窗外的那一束丁香花,你又有何感受?

生:丁香花的多,一簇一簇,便成一束一束。

出示图:生,像雪一样白

回味:两片雪白、一片莹白、半树银妆

这样的回环朗读,词、文、词,让学生对文字的美感更有感觉,也让我们在读、悟中走进丁香。

二、依托文本有方法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某种角度上来说,这种想象也和联想有类似。丰富的联想能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也必然将阅读教学带入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教材的改编,也对我们提出了要求,如何依托文本,带动学生的阅读思维、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本次六语组的目标中提到了一个词语“联想”,在策略教学中,就对联想策略有过指导。阅读教学中所依托的文本很多是作者联想思维的结晶,具有表意的多元化和模糊性,表达上的概括性和内隐性等特点。因此,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项极具创造力的思维体操。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是提升阅读素养的有效途径。

梁玉敏学者曾经在《语文阅读的认知策略》中指出,阅读中的联想策略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1.接近联想阅读。读书时,由所阅读的知识自然产生的在时间或空间上与这种指示有关或相近的联想。“桃花流水鳜鱼肥”,时间上接近。

2.类似联想阅读。由阅读的知识刺激而引起的对和它在性质上接近或相似的事物的回忆。如比喻,风暴形容革命、苍松翠柏形容坚强的意志。

3.对比联想阅读。由阅读的知识刺激产生的与书本知识具有相反特点的事物的回忆。我们的对仗,夏天冬天等

4.移植联想阅读。

如何寻找新旧材料之间的联结点,是有效展开联想阅读策略的关键。

第二节曹老师的课堂中,对丁香诗句、意向的文本与联想的勾连,还是比较精彩的。

片段:

出示雨中的丁香描写

生:有一种朦胧感

追问:哪些词制造了这样的朦胧之感

生补充:细雨迷蒙、线条模糊

引导学习书法的学生讲一讲渗

出示《雨巷》,指生读

师:抓住关键词,说说体会。(彷徨、寂寥、愁怨)

描写丁香的古诗词

1.相思之愁

生:思乡之情

想到了“残月”的意向

       “白发“

       “水“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酒“借酒消愁愁更愁

师:作者由丁香联想愁怨,而我们也由此联想到很多与愁怨有关的意向。

小小丁香结,字字促联想。两节课带给我们美的感受,目标的制定适切,推进中也有联想思维火花的迸发。同时给我们带来教学思考,如何把阅读的方法策略,在课堂上渗透给学生?一篇带动一类,路漫漫其修远兮,都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的。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