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月亮》是一篇语句优美、充满诗情画意的优美散文,课堂上我主要带领学生领略这种美。首先,“啊,我和阿妈走月亮”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四次,以此为线索,梳理了文章脉络,整体感知课文。其次重点讲解第四小节和第六小节的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品读课文优美语句,同时鼓励学生自己发挥想象力,想象画面。如在教学第六小节,我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圈画出我和阿妈走月亮时看到的、听到的、闻到到、想到的.......再赏析语言,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抒情散文的魅力,同时,我还选取“我把蒲公英吹得飞啊飞”这一片段,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具体画面。
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语言文字是一种符号,它本身没有形象,想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体会意境的美,就要把语言文字变成形象的东西,变成学生头脑中的画面,然后才能帮助学生个性化地感悟文本,在这一点上是我以后长期努力的方向。比如在教学“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这一部分时,遗憾的是学生的朗读或者发言闪光点不是很多,进入情境较慢,说明我的引导还是不到位。所以,我应该让学生回忆和自己妈妈一起散步时的情感体验,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散步是那样的温暖、幸福、安全、快乐......但是只有个别学生情感是高涨的,能够感受到了妈妈浓浓的爱,读的动情,还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将自己的情感潜入到作品所描绘的情景中,整堂课不足之处值得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