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 教研组第 3 周教学工作计划表
| 姓名 | 具体项目 | 周一 | 周二 | 周三 | 周四 | 周五 | 
| 李恬 | 常规积累 | 三字经 | 三字经 | 古诗 | 三字经 | 古诗 | 
| 教学内容 | 《对韵歌》第一课时 | 《对韵歌》第二课时 | 《语文园地一》第一课时 | 《语文园地》第二课时 | 《快乐读书吧》第一课时 | |
| 练习设计 | 朗诵课文 
 | 背诵课文 
 | 书写生字八、十 
 | 背诵古诗 
 | 读书 | |
| 董梅 | 常规积累 | 三字经 | 三字经 | 古诗 | 三字经 | 古诗 | 
| 教学内容 | 《对韵歌》第一课时 | 《对韵歌》第二课时 | 《语文园地一》第一课时 | 《语文园地》第二课时 | 《快乐读书吧》第一课时 | |
| 练习设计 | 朗诵课文 
 | 背诵课文 
 | 书写生字八、十 
 | 背诵古诗 
 | 读书 | |
| 陈爱华 | 常规积累 | 三字经 | 三字经 | 古诗 | 三字经 | 古诗 | 
| 教学内容 | 《对韵歌》第一课时 | 《对韵歌》第二课时 | 《语文园地一》第一课时 | 《语文园地》第二课时 | 《快乐读书吧》第一课时 | |
| 练习设计 | 朗诵课文 
 | 背诵课文 
 | 书写生字八、十 
 | 背诵古诗 
 | 读书 | |
| 
 王婷 | 常规积累 | 三字经 | 三字经 | 古诗 | 三字经 | 古诗 | 
| 教学内容 | 《对韵歌》第一课时 | 《对韵歌》第二课时 | 《语文园地一》第一课时 | 《语文园地》第二课时 | 《快乐读书吧》第一课时 | |
| 练习设计 | 朗诵课文 
 | 背诵课文 
 | 书写生字八、十 
 | 背诵古诗 
 | 读书 | |
| 蒋薇 | 常规积累 | 三字经 | 三字经 | 古诗 | 三字经 | 古诗 | 
| 教学内容 | 《对韵歌》第一课时 | 《对韵歌》第二课时 | 《语文园地一》第一课时 | 《语文园地》第二课时 | 《快乐读书吧》第一课时 | |
| 练习设计 | 朗诵课文 
 | 背诵课文 
 | 书写生字八、十 
 | 背诵古诗 
 | 读书 | |
| 王雯君 | 常规积累 | 三字经 | 三字经 | 古诗 | 三字经 | 古诗 | 
| 教学内容 | 《对韵歌》第一课时 | 《对韵歌》第二课时 | 《语文园地一》第一课时 | 《语文园地》第二课时 | 《快乐读书吧》第一课时 | |
| 练习设计 | 朗诵课文 
 | 背诵课文 
 | 书写生字八、十 
 | 背诵古诗 
 | 读书 | |
| 张丹 | 常规积累 | 三字经 | 三字经 | 古诗 | 三字经 | 古诗 | 
| 教学内容 | 《对韵歌》第一课时 | 《对韵歌》第二课时 | 《语文园地一》第一课时 | 《语文园地》第二课时 | 《快乐读书吧》第一课时 | |
| 练习设计 | 朗诵课文 
 | 背诵课文 
 | 书写生字八、十 
 | 背诵古诗 
 | 读书 | |
| 丁晓晴 | 常规积累 | 三字经 | 三字经 | 古诗 | 三字经 | 古诗 | 
| 教学内容 | 《对韵歌》第一课时 | 《对韵歌》第二课时 | 《语文园地一》第一课时 | 《语文园地》第二课时 | 《快乐读书吧》第一课时 | |
| 练习设计 | 朗诵课文 
 | 背诵课文 
 | 书写生字八、十 
 | 背诵古诗 
 | 读书 | |
| 王丽 | 常规积累 | 三字经 | 三字经 | 古诗 | 三字经 | 古诗 | 
| 教学内容 | 《对韵歌》第一课时 | 《对韵歌》第二课时 | 《语文园地一》第一课时 | 《语文园地》第二课时 | 《快乐读书吧》第一课时 | |
| 练习设计 | 朗诵课文 
 | 背诵课文 
 | 书写生字八、十 
 | 背诵古诗 
 | 读书 | |
| 杜丹 | 常规积累 | 三字经 | 三字经 | 古诗 | 三字经 | 古诗 | 
| 教学内容 | 《对韵歌》第一课时 | 《对韵歌》第二课时 | 《语文园地一》第一课时 | 《语文园地》第二课时 | 《快乐读书吧》第一课时 | |
| 练习设计 | 朗诵课文 
 | 背诵课文 
 | 书写生字八、十 
 | 背诵古诗 
 | 读书 | |
| 单友珍 | 常规积累 | 三字经 | 三字经 | 古诗 | 三字经 | 古诗 | 
| 教学内容 | 《对韵歌》第一课时 | 《对韵歌》第二课时 | 《语文园地一》第一课时 | 《语文园地》第二课时 | 《快乐读书吧》第一课时 | |
| 练习设计 | 朗诵课文 
 | 背诵课文 
 | 书写生字八、十 
 | 背诵古诗 
 | 读书 | |
| 张弟连 | 常规积累 | 三字经 | 三字经 | 古诗 | 三字经 | 古诗 | 
| 教学内容 | 《对韵歌》第一课时 | 《对韵歌》第二课时 | 《语文园地一》第一课时 | 《语文园地》第二课时 | 《快乐读书吧》第一课时 | |
| 练习设计 | 朗诵课文 
 | 背诵课文 
 | 书写生字八、十 
 | 背诵古诗 
 | 读书 | |
| 包红玲 | 常规积累 | 三字经 | 三字经 | 古诗 | 三字经 | 古诗 | 
| 教学内容 | 《对韵歌》第一课时 | 《对韵歌》第二课时 | 《语文园地一》第一课时 | 《语文园地》第二课时 | 《快乐读书吧》第一课时 | |
| 练习设计 | 朗诵课文 
 | 背诵课文 
 | 书写生字八、十 
 | 背诵古诗 
 | 读书 | |
| 戴妤婷 | 常规积累 | 三字经 | 三字经 | 古诗 | 三字经 | 古诗 | 
| 教学内容 | 《对韵歌》第一课时 | 《对韵歌》第二课时 | 《语文园地一》第一课时 | 《语文园地》第二课时 | 《快乐读书吧》第一课时 | |
| 练习设计 | 朗诵课文 
 | 背诵课文 
 | 书写生字八、十 
 | 背诵古诗 
 | 读书 | |
| 黄莺 | 常规积累 | 三字经 | 三字经 | 古诗 | 三字经 | 古诗 | 
| 教学内容 | 《对韵歌》第一课时 | 《对韵歌》第二课时 | 《语文园地一》第一课时 | 《语文园地》第二课时 | 《快乐读书吧》第一课时 | |
| 练习设计 | 朗诵课文 
 | 背诵课文 
 | 书写生字八、十 
 | 背诵古诗 
 | 读书 | |
| 顾丽娜 | 常规积累 | 三字经 | 三字经 | 古诗 | 三字经 | 古诗 | 
| 教学内容 | 《对韵歌》第一课时 | 《对韵歌》第二课时 | 《语文园地一》第一课时 | 《语文园地》第二课时 | 《快乐读书吧》第一课时 | |
| 练习设计 | 朗诵课文 
 | 背诵课文 
 | 书写生字八、十 
 | 背诵古诗 
 | 读书 | |
| 蒋晓薇 | 常规积累 | 三字经 | 三字经 | 古诗 | 三字经 | 古诗 | 
| 教学内容 | 《对韵歌》第一课时 | 《对韵歌》第二课时 | 《语文园地一》第一课时 | 《语文园地》第二课时 | 《快乐读书吧》第一课时 | |
| 练习设计 | 朗诵课文 
 | 背诵课文 
 | 
 | 背诵古诗 
 | 读书 | 
二语 教研组第3周教学工作计划表
| 姓名 | 具体项目 | 周一 | 周二 | 周三 | 周四 | 周五 | 
| 王静 | 常规积累 | 日有所诵 | 听句训练 | 古诗积累 | 儿歌诵读 | 听句训练 | 
| 教学内容 | 《场景歌》第二课时 | 《树之歌》第一课时 | 《树之歌》第二课时 | 《拍手歌》第一课时 | 《拍手歌》第二课时 | |
| 练习设计 | 课作:《语补》 家作:1、复习本课,预习下一课 2、诵读《拓展》【20分钟】 | 课作:《习字册》 家作:1听写生字词 2、诵读《拓展》【20分钟】 | 课作《语补》 家作:1、复习本课,预习下一课 2、诵读《拓展》【20分钟】 | 课作:《习字册》 家作:1听写生字词 2、诵读《拓展》【20分钟】】 | 课作《语补》 家作:1、复习本课,预习下一课 2、诵读《拓展》【20分钟】 | |
| 陈静琪 | 常规积累 | 日有所诵 | 听句训练 | 古诗积累 | 儿歌诵读 | 听句训练 | 
| 教学内容 | 《场景歌》第二课时 | 《树之歌》第一课时 | 《树之歌》第二课时 | 《拍手歌》第一课时 | 《拍手歌》第二课时 | |
| 练习设计 | 课作:《语补》 家作:1、复习本课,预习下一课 2、诵读《拓展》【20分钟】 | 课作:《习字册》 家作:1听写生字词 2、诵读《拓展》【20分钟】 | 课作《语补》 家作:1、复习本课,预习下一课 2、诵读《拓展》【20分钟】 | 课作:《习字册》 家作:1听写生字词 2、诵读《拓展》【20分钟】】 | 课作《语补》 家作:1、复习本课,预习下一课 2、诵读《拓展》【20分钟】 | |
| 韩素 | 常规积累 | 日有所诵 | 听句训练 | 古诗积累 | 儿歌诵读 | 听句训练 | 
| 教学内容 | 《场景歌》第二课时 | 《树之歌》第一课时 | 《树之歌》第二课时 | 《拍手歌》第一课时 | 《拍手歌》第二课时 | |
| 练习设计 | 课作:《语补》 家作:1、复习本课,预习下一课 2、诵读《拓展》【20分钟】 | 课作:《习字册》 家作:1听写生字词 2、诵读《拓展》【20分钟】 | 课作《语补》 家作:1、复习本课,预习下一课 2、诵读《拓展》【20分钟】 | 课作:《习字册》 家作:1听写生字词 2、诵读《拓展》【20分钟】】 | 课作《语补》 家作:1、复习本课,预习下一课 2、诵读《拓展》【20分钟】 | |
| 常规积累 | 日有所诵 | 听句训练 | 古诗积累 | 儿歌诵读 | 听句训练 | |
| 张亚芳 | 教学内容 | 《场景歌》第二课时 | 《树之歌》第一课时 | 《树之歌》第二课时 | 《拍手歌》第一课时 | 《拍手歌》第二课时 | 
| 练习设计 | 课作:《语补》 家作:1、复习本课,预习下一课 2、诵读《拓展》【20分钟】 | 课作:《习字册》 家作:1听写生字词 2、诵读《拓展》【20分钟】 | 课作《语补》 家作:1、复习本课,预习下一课 2、诵读《拓展》【20分钟】 | 课作:《习字册》 家作:1听写生字词 2、诵读《拓展》【20分钟】】 | 课作《语补》 家作:1、复习本课,预习下一课 2、诵读《拓展》【20分钟】 | |
| 常规积累 | 日有所诵 | 听句训练 | 古诗积累 | 儿歌诵读 | 听句训练 | |
| 教学内容 | 《场景歌》第二课时 | 《树之歌》第一课时 | 《树之歌》第二课时 | 《拍手歌》第一课时 | 《拍手歌》第二课时 | |
| 周婷婷 | 练习设计 | 课作:《语补》 家作:1、复习本课,预习下一课 2、诵读《拓展》【20分钟】 | 课作:《习字册》 家作:1听写生字词 2、诵读《拓展》【20分钟】 | 课作《语补》 家作:1、复习本课,预习下一课 2、诵读《拓展》【20分钟】 | 课作:《习字册》 家作:1听写生字词 2、诵读《拓展》【20分钟】】 | 课作《语补》 家作:1、复习本课,预习下一课 2、诵读《拓展》【20分钟】 | 
| 常规积累 | 日有所诵 | 听句训练 | 古诗积累 | 儿歌诵读 | 听句训练 | |
| 教学内容 | 《场景歌》第二课时 | 《树之歌》第一课时 | 《树之歌》第二课时 | 《拍手歌》第一课时 | 《拍手歌》第二课时 | |
| 练习设计 | 课作:《语补》 家作:1、复习本课,预习下一课 2、诵读《拓展》【20分钟】 | 课作:《习字册》 家作:1听写生字词 2、诵读《拓展》【20分钟】 | 课作《语补》 家作:1、复习本课,预习下一课 2、诵读《拓展》【20分钟】 | 课作:《习字册》 家作:1听写生字词 2、诵读《拓展》【20分钟】】 | 课作《语补》 家作:1、复习本课,预习下一课 2、诵读《拓展》【20分钟】 | |
| 贺维娜 | 常规积累 | 日有所诵 | 听句训练 | 古诗积累 | 儿歌诵读 | 听句训练 | 
| 教学内容 | 《场景歌》第二课时 | 《树之歌》第一课时 | 《树之歌》第二课时 | 《拍手歌》第一课时 | 《拍手歌》第二课时 | |
| 练习设计 | 课作:《语补》 家作:1、复习本课,预习下一课 2、诵读《拓展》【20分钟】 | 课作:《习字册》 家作:1听写生字词 2、诵读《拓展》【20分钟】 | 课作《语补》 家作:1、复习本课,预习下一课 2、诵读《拓展》【20分钟】 | 课作:《习字册》 家作:1听写生字词 2、诵读《拓展》【20分钟】】 | 课作《语补》 家作:1、复习本课,预习下一课 2、诵读《拓展》【20分钟】 | |
| 吴珂 | 常规积累 | 日有所诵 | 听句训练 | 古诗积累 | 儿歌诵读 | 听句训练 | 
| 教学内容 | 《场景歌》第二课时 | 《树之歌》第一课时 | 《树之歌》第二课时 | 《拍手歌》第一课时 | 《拍手歌》第二课时 | |
| 练习设计 | 课作:《语补》 家作:1、复习本课,预习下一课 2、诵读《拓展》【20分钟】 | 课作:《习字册》 家作:1听写生字词 2、诵读《拓展》【20分钟】 | 课作《语补》 家作:1、复习本课,预习下一课 2、诵读《拓展》【20分钟】 | 课作:《习字册》 家作:1听写生字词 2、诵读《拓展》【20分钟】】 | 课作《语补》 家作:1、复习本课,预习下一课 2、诵读《拓展》【20分钟】 | |
| 常规积累 | 日有所诵 | 听句训练 | 古诗积累 | 儿歌诵读 | 听句训练 | |
| 顾英 | 教学内容 | 《场景歌》第二课时 | 《树之歌》第一课时 | 《树之歌》第二课时 | 《拍手歌》第一课时 | 《拍手歌》第二课时 | 
| 练习设计 | 课作:《语补》 家作:1、复习本课,预习下一课 2、诵读《拓展》【20分钟】 | 课作:《习字册》 家作:1听写生字词 2、诵读《拓展》【20分钟】 | 课作《语补》 家作:1、复习本课,预习下一课 2、诵读《拓展》【20分钟】 | 课作:《习字册》 家作:1听写生字词 2、诵读《拓展》【20分钟】】 | 课作《语补》 家作:1、复习本课,预习下一课 2、诵读《拓展》【20分钟】 | |
| 常规积累 | 日有所诵 | 听句训练 | 古诗积累 | 儿歌诵读 | 听句训练 | |
| 吕慧 | 教学内容 | 《场景歌》第二课时 | 《树之歌》第一课时 | 《树之歌》第二课时 | 《拍手歌》第一课时 | 《拍手歌》第二课时 | 
| 练习设计 | 课作:《语补》 家作:1、复习本课,预习下一课 2、诵读《拓展》【20分钟】 | 课作:《习字册》 家作:1听写生字词 2、诵读《拓展》【20分钟】 | 课作《语补》 家作:1、复习本课,预习下一课 2、诵读《拓展》【20分钟】 | 课作:《习字册》 家作:1听写生字词 2、诵读《拓展》【20分钟】】 | 课作《语补》 家作:1、复习本课,预习下一课 2、诵读《拓展》【20分钟】 | |
| 常规积累 | 日有所诵 | 听句训练 | 古诗积累 | 儿歌诵读 | 听句训练 | |
| 教学内容 | 《场景歌》第二课时 | 《树之歌》第一课时 | 《树之歌》第二课时 | 《拍手歌》第一课时 | 《拍手歌》第二课时 | |
| 邵金花 | 练习设计 | 课作:《语补》 家作:1、复习本课,预习下一课 2、诵读《拓展》【20分钟】 | 课作:《习字册》 家作:1听写生字词 2、诵读《拓展》【20分钟】 | 课作《语补》 家作:1、复习本课,预习下一课 2、诵读《拓展》【20分钟】 | 课作:《习字册》 家作:1听写生字词 2、诵读《拓展》【20分钟】】 | 课作《语补》 家作:1、复习本课,预习下一课 2、诵读《拓展》【20分钟】 | 
| 常规积累 | 日有所诵 | 听句训练 | 古诗积累 | 儿歌诵读 | 听句训练 | |
| 教学内容 | 《场景歌》第二课时 | 《树之歌》第一课时 | 《树之歌》第二课时 | 《拍手歌》第一课时 | 《拍手歌》第二课时 | |
| 高亚莉 | 练习设计 | 课作:《语补》 家作:1、复习本课,预习下一课 2、诵读《拓展》【20分钟】 | 课作:《习字册》 家作:1听写生字词 2、诵读《拓展》【20分钟】 | 课作《语补》 家作:1、复习本课,预习下一课 2、诵读《拓展》【20分钟】 | 课作:《习字册》 家作:1听写生字词 2、诵读《拓展》【20分钟】】 | 课作《语补》 家作:1、复习本课,预习下一课 2、诵读《拓展》【20分钟】 | 
| 常规积累 | 日有所诵 | 听句训练 | 古诗积累 | 儿歌诵读 | 听句训练 | |
| 教学内容 | 《场景歌》第二课时 | 《树之歌》第一课时 | 《树之歌》第二课时 | 《拍手歌》第一课时 | 《拍手歌》第二课时 | |
| 练习设计 | 课作:《语补》 家作:1、复习本课,预习下一课 2、诵读《拓展》【20分钟】 | 课作:《习字册》 家作:1听写生字词 2、诵读《拓展》【20分钟】 | 课作《语补》 家作:1、复习本课,预习下一课 2、诵读《拓展》【20分钟】 | 课作:《习字册》 家作:1听写生字词 2、诵读《拓展》【20分钟】】 | 课作《语补》 家作:1、复习本课,预习下一课 2、诵读《拓展》【20分钟】 | |
| 唐静亚 | 常规积累 | 日有所诵 | 听句训练 | 古诗积累 | 儿歌诵读 | 听句训练 | 
| 教学内容 | 《场景歌》第二课时 | 《树之歌》第一课时 | 《树之歌》第二课时 | 《拍手歌》第一课时 | 《拍手歌》第二课时 | |
| 练习设计 | 课作:《语补》 家作:1、复习本课,预习下一课 2、诵读《拓展》【20分钟】 | 课作:《习字册》 家作:1听写生字词 2、诵读《拓展》【20分钟】 | 课作《语补》 家作:1、复习本课,预习下一课 2、诵读《拓展》【20分钟】 | 课作:《习字册》 家作:1听写生字词 2、诵读《拓展》【20分钟】】 | 课作《语补》 家作:1、复习本课,预习下一课 2、诵读《拓展》【20分钟】 | |
| 常规积累 | 日有所诵 | 听句训练 | 古诗积累 | 儿歌诵读 | 听句训练 | |
| 吴宏露 | 教学内容 | 《场景歌》第二课时 | 《树之歌》第一课时 | 《树之歌》第二课时 | 《拍手歌》第一课时 | 《拍手歌》第二课时 | 
| 练习设计 | 课作:《语补》 家作:1、复习本课,预习下一课 2、诵读《拓展》【20分钟】 | 课作:《习字册》 家作:1听写生字词 2、诵读《拓展》【20分钟】 | 课作《语补》 家作:1、复习本课,预习下一课 2、诵读《拓展》【20分钟】 | 课作:《习字册》 家作:1听写生字词 2、诵读《拓展》【20分钟】】 | 课作《语补》 家作:1、复习本课,预习下一课 2、诵读《拓展》【20分钟】 | |
| 常规积累 | 日有所诵 | 听句训练 | 古诗积累 | 儿歌诵读 | 听句训练 | |
| 牛佩佩 | 教学内容 | 《场景歌》第二课时 | 《树之歌》第一课时 | 《树之歌》第二课时 | 《拍手歌》第一课时 | 《拍手歌》第二课时 | 
| 练习设计 | 课作:《语补》 家作:1、复习本课,预习下一课 2、诵读《拓展》【20分钟】 | 课作:《习字册》 家作:1听写生字词 2、诵读《拓展》【20分钟】 | 课作《语补》 家作:1、复习本课,预习下一课 2、诵读《拓展》【20分钟】 | 课作:《习字册》 家作:1听写生字词 2、诵读《拓展》【20分钟】】 | 课作《语补》 家作:1、复习本课,预习下一课 2、诵读《拓展》【20分钟】 | |
| 常规积累 | 日有所诵 | 听句训练 | 古诗积累 | 儿歌诵读 | 听句训练 | |
| 教学内容 | 《场景歌》第二课时 | 《树之歌》第一课时 | 《树之歌》第二课时 | 《拍手歌》第一课时 | 《拍手歌》第二课时 | |
| 刘丽玉 
 | 练习设计 | 课作:《语补》 家作:1、复习本课,预习下一课 2、诵读《拓展》【20分钟】 | 课作:《习字册》 家作:1听写生字词 2、诵读《拓展》【20分钟】 | 课作《语补》 家作:1、复习本课,预习下一课 2、诵读《拓展》【20分钟】 | 课作:《习字册》 家作:1听写生字词 2、诵读《拓展》【20分钟】】 | 课作《语补》 家作:1、复习本课,预习下一课 2、诵读《拓展》【20分钟】 | 
| 常规积累 | 日有所诵 | 听句训练 | 古诗积累 | 儿歌诵读 | 听句训练 | |
| 教学内容 | 《场景歌》第二课时 | 《树之歌》第一课时 | 《树之歌》第二课时 | 《拍手歌》第一课时 | 《拍手歌》第二课时 | |
| 官志敏 | 练习设计 | 课作:《语补》 家作:1、复习本课,预习下一课 2、诵读《拓展》【20分钟】 | 课作:《习字册》 家作:1听写生字词 2、诵读《拓展》【20分钟】 | 课作《语补》 家作:1、复习本课,预习下一课 2、诵读《拓展》【20分钟】 | 课作:《习字册》 家作:1听写生字词 2、诵读《拓展》【20分钟】】 | 课作《语补》 家作:1、复习本课,预习下一课 2、诵读《拓展》【20分钟】 | 
| 常规积累 | 日有所诵 | 听句训练 | 古诗积累 | 儿歌诵读 | 听句训练 | |
| 黄美萍 | 教学内容 | 《场景歌》第二课时 | 《树之歌》第一课时 | 《树之歌》第二课时 | 《拍手歌》第一课时 | 《拍手歌》第二课时 | 
| 练习设计 | 课作:《语补》 家作:1、复习本课,预习下一课 2、诵读《拓展》【20分钟】 | 课作:《习字册》 家作:1听写生字词 2、诵读《拓展》【20分钟】 | 课作《语补》 家作:1、复习本课,预习下一课 2、诵读《拓展》【20分钟】 | 课作:《习字册》 家作:1听写生字词 2、诵读《拓展》【20分钟】】 | 课作《语补》 家作:1、复习本课,预习下一课 2、诵读《拓展》【20分钟】 | 
三语 教研组第 二 周教学工作计划表
| 姓名 | 具体项目 | 周一 | 周二 | 周三 | 周四 | 周五 | 
| 周敏慧 | 常规积累 | 古诗文诵读 | 古诗文诵读 | 古诗文诵读 | 古诗文诵读 | 古诗文诵读 | 
| 教学内容 | 《山行》 | 《赠刘景文》 | 《夜书所见》 |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第一课时 |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第二课时 | |
| 练习设计 | 1. 习字册 2. 生字新词抄写(15分钟) 
 | 1. 练习册 2. 预习《夜书所见》(15分钟) | 1.背诵古诗(15分钟) 2.预习《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15分钟) | 1.练习册 2.生字新词抄写(15分钟) | 1.朗读品味句子 2.练习册 | |
| 林悦 | 常规积累 | 古诗文诵读 | 古诗文诵读 | 古诗文诵读 | 古诗文诵读 | 古诗文诵读 | 
| 教学内容 | 《山行》 | 《赠刘景文》 | 《夜书所见》 |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第一课时 |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第二课时 | |
| 练习设计 | 3. 习字册 4. 生字新词抄写(15分钟) 
 | 3. 练习册 4. 预习《夜书所见》(15分钟) | 1.背诵古诗(15分钟) 2.预习《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15分钟) | 1.练习册 2.生字新词抄写(15分钟) | 1.朗读品味句子 2.练习册 | |
| 沈彩虹 | 常规积累 | 古诗文诵读 | 古诗文诵读 | 古诗文诵读 | 古诗文诵读 | 古诗文诵读 | 
| 教学内容 | 《山行》 | 《赠刘景文》 | 《夜书所见》 |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第一课时 |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第二课时 | |
| 练习设计 | 5. 习字册 6. 生字新词抄写(15分钟) 
 | 5. 练习册 6. 预习《夜书所见》(15分钟) | 1.背诵古诗(15分钟) 2.预习《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15分钟) | 1.练习册 2.生字新词抄写(15分钟) | 1.朗读品味句子 2.练习册 | |
| 赵丽倩 | 常规积累 | 古诗文诵读 | 古诗文诵读 | 古诗文诵读 | 古诗文诵读 | 古诗文诵读 | 
| 教学内容 | 《山行》 | 《赠刘景文》 | 《夜书所见》 |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第一课时 |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第二课时 | |
| 练习设计 | 7. 习字册 8. 生字新词抄写(15分钟) 
 | 7. 练习册 8. 预习《夜书所见》(15分钟) | 1.背诵古诗(15分钟) 2.预习《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15分钟) | 1.练习册 2.生字新词抄写(15分钟) | 1.朗读品味句子 2.练习册 | |
| 王秀秀 | 常规积累 | 古诗文诵读 | 古诗文诵读 | 古诗文诵读 | 古诗文诵读 | 古诗文诵读 | 
| 教学内容 | 《山行》 | 《赠刘景文》 | 《夜书所见》 |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第一课时 |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第二课时 | |
| 练习设计 | 9. 习字册 10. 生字新词抄写(15分钟) 
 | 9. 练习册 10. 预习《夜书所见》(15分钟) | 1.背诵古诗(15分钟) 2.预习《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15分钟) | 1.练习册 2.生字新词抄写(15分钟) | 1.朗读品味句子 2.练习册 | |
| 钱宇宏 | 常规积累 | 古诗文诵读 | 古诗文诵读 | 古诗文诵读 | 古诗文诵读 | 古诗文诵读 | 
| 教学内容 | 《山行》 | 《赠刘景文》 | 《夜书所见》 |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第一课时 |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第二课时 | |
| 练习设计 | 11. 习字册 12. 生字新词抄写(15分钟) 
 | 11. 练习册 12. 预习《夜书所见》(15分钟) | 1.背诵古诗(15分钟) 2.预习《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15分钟) | 1.练习册 2.生字新词抄写(15分钟) | 1.朗读品味句子 2.练习册 | |
| 朱彤 | 常规积累 | 古诗文诵读 | 古诗文诵读 | 古诗文诵读 | 古诗文诵读 | 古诗文诵读 | 
| 教学内容 | 《山行》 | 《赠刘景文》 | 《夜书所见》 |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第一课时 |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第二课时 | |
| 练习设计 | 13. 习字册 14. 生字新词抄写(15分钟) 
 | 13. 练习册 14. 预习《夜书所见》(15分钟) | 1.背诵古诗(15分钟) 2.预习《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15分钟) | 1.练习册 2.生字新词抄写(15分钟) | 1.朗读品味句子 2.练习册 | |
| 王燕 | 常规积累 | 古诗文诵读 | 古诗文诵读 | 古诗文诵读 | 古诗文诵读 | 古诗文诵读 | 
| 教学内容 | 《山行》 | 《赠刘景文》 | 《夜书所见》 |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第一课时 |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第二课时 | |
| 练习设计 | 15. 习字册 16. 生字新词抄写(15分钟) 
 | 15. 练习册 16. 预习《夜书所见》(15分钟) | 1.背诵古诗(15分钟) 2.预习《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15分钟) | 1.练习册 2.生字新词抄写(15分钟) | 1.朗读品味句子 2.练习册 | |
| 赵美雯 | 常规积累 | 古诗文诵读 | 古诗文诵读 | 古诗文诵读 | 古诗文诵读 | 古诗文诵读 | 
| 教学内容 | 《山行》 | 《赠刘景文》 | 《夜书所见》 |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第一课时 |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第二课时 | |
| 练习设计 | 17. 习字册 18. 生字新词抄写(15分钟) 
 | 17. 练习册 18. 预习《夜书所见》(15分钟) | 1.背诵古诗(15分钟) 2.预习《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15分钟) | 1.练习册 2.生字新词抄写(15分钟) | 1.朗读品味句子 2.练习册 | |
| 罗秋琼 | 常规积累 | 古诗文诵读 | 古诗文诵读 | 古诗文诵读 | 古诗文诵读 | 古诗文诵读 | 
| 教学内容 | 《山行》 | 《赠刘景文》 | 《夜书所见》 |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第一课时 |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第二课时 | |
| 练习设计 | 19. 习字册 20. 生字新词抄写(15分钟) 
 | 19. 练习册 20. 预习《夜书所见》(15分钟) | 1.背诵古诗(15分钟) 2.预习《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15分钟) | 1.练习册 2.生字新词抄写(15分钟) | 1.朗读品味句子 2.练习册 | |
| 魏伟 | 常规积累 | 古诗文诵读 | 古诗文诵读 | 古诗文诵读 | 古诗文诵读 | 古诗文诵读 | 
| 教学内容 | 《山行》 | 《赠刘景文》 | 《夜书所见》 |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第一课时 |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第二课时 | |
| 练习设计 | 21. 习字册 22. 生字新词抄写(15分钟) 
 | 21. 练习册 22. 预习《夜书所见》(15分钟) | 1.背诵古诗(15分钟) 2.预习《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15分钟) | 1.练习册 2.生字新词抄写(15分钟) | 1.朗读品味句子 2.练习册 | |
| 潘虹(包程燕) | 常规积累 | 古诗文诵读 | 古诗文诵读 | 古诗文诵读 | 古诗文诵读 | 古诗文诵读 | 
| 教学内容 | 《山行》 | 《赠刘景文》 | 《夜书所见》 |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第一课时 |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第二课时 | |
| 练习设计 | 23. 习字册 24. 生字新词抄写(15分钟) 
 | 23. 练习册 24. 预习《夜书所见》(15分钟) | 1.背诵古诗(15分钟) 2.预习《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15分钟) | 1.练习册 2.生字新词抄写(15分钟) | 1.朗读品味句子 2.练习册 | |
| 韦昕妤 | 常规积累 | 古诗文诵读 | 古诗文诵读 | 古诗文诵读 | 古诗文诵读 | 古诗文诵读 | 
| 教学内容 | 《山行》 | 《赠刘景文》 | 《夜书所见》 |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第一课时 |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第二课时 | |
| 练习设计 | 25. 习字册 26. 生字新词抄写(15分钟) 
 | 25. 练习册 26. 预习《夜书所见》(15分钟) | 1.背诵古诗(15分钟) 2.预习《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15分钟) | 1.练习册 2.生字新词抄写(15分钟) | 1.朗读品味句子 2.练习册 | |
| 曹燕 | 常规积累 | 古诗文诵读 | 古诗文诵读 | 古诗文诵读 | 古诗文诵读 | 古诗文诵读 | 
| 教学内容 | 《山行》 | 《赠刘景文》 | 《夜书所见》 |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第一课时 |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第二课时 | |
| 练习设计 | 27. 习字册 28. 生字新词抄写(15分钟) 
 | 27. 练习册 28. 预习《夜书所见》(15分钟) | 1.背诵古诗(15分钟) 2.预习《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15分钟) | 1.练习册 2.生字新词抄写(15分钟) | 1.朗读品味句子 2.练习册 | |
| 姜兰凤 | 常规积累 | 古诗文诵读 | 古诗文诵读 | 古诗文诵读 | 古诗文诵读 | 古诗文诵读 | 
| 教学内容 | 《山行》 | 《赠刘景文》 | 《夜书所见》 |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第一课时 |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第二课时 | |
| 练习设计 | 29. 习字册 30. 生字新词抄写(15分钟) 
 | 29. 练习册 30. 预习《夜书所见》(15分钟) | 1.背诵古诗(15分钟) 2.预习《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15分钟) | 1.练习册 2.生字新词抄写(15分钟) | 1.朗读品味句子 2.练习册 | |
| 胡佳琦 | 常规积累 | 古诗文诵读 | 古诗文诵读 | 古诗文诵读 | 古诗文诵读 | 古诗文诵读 | 
| 教学内容 | 《山行》 | 《赠刘景文》 | 《夜书所见》 |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第一课时 |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第二课时 | |
| 练习设计 | 31. 习字册 32. 生字新词抄写(15分钟) 
 | 31. 练习册 32. 预习《夜书所见》(15分钟) | 1.背诵古诗(15分钟) 2.预习《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15分钟) | 1.练习册 2.生字新词抄写(15分钟) | 1.朗读品味句子 2.练习册 | 
四语 教研组第 三 周教学工作计划表
| 姓名 | 具体项目 | 周一 | 周二 | 周三 | 周四 | 周五 | 
| 蒋婷婷 | 常规积累 | 背一背单元积累。 | 数量词训练。 | 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 交流雷达的课外资料。 | 积累仿生学名词。 | 
| 教学内容 | 语文园地 |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第一课时 |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第二课时 | 《蝙蝠和雷达》第一课时 | 《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 | |
| 练习设计 | 1、背诵《鹿柴》。 2、完成积累练习。(30分钟) | 1、完成本课习字册。2、本课词语抄2默1。(30分钟) | 1、完成本课《练习与测试》。(25分钟) | 1、继续搜集仿生学的相关资料。2、词语抄2默1。(30分钟) | 1、课后去了解还有哪些发明受动物的启发。2、完成本课《练习与测试》(30分钟) | |
| 郭桃琴 | 常规积累 | 背一背单元积累。 | 数量词训练。 | 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 交流雷达的课外资料。 | 积累仿生学名词。 | 
| 教学内容 | 语文园地 |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第一课时 |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第二课时 | 《蝙蝠和雷达》第一课时 | 《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 | |
| 练习设计 | 1、背诵《鹿柴》。 2、完成积累练习。(30分钟) | 1、完成本课习字册。2、本课词语抄2默1。(30分钟) | 1、完成本课《练习与测试》。(25分钟) | 1、继续搜集仿生学的相关资料。2、词语抄2默1。(30分钟) | 1、课后去了解还有哪些发明受动物的启发。2、完成本课《练习与测试》(30分钟) | |
| 花叶 | 常规积累 | 背一背单元积累。 | 数量词训练。 | 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 交流雷达的课外资料。 | 积累仿生学名词。 | 
| 教学内容 | 语文园地 |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第一课时 |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第二课时 | 《蝙蝠和雷达》第一课时 | 《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 | |
| 练习设计 | 1、背诵《鹿柴》。 2、完成积累练习。(30分钟) | 1、完成本课习字册。2、本课词语抄2默1。(30分钟) | 1、完成本课《练习与测试》。(25分钟) | 1、继续搜集仿生学的相关资料。2、词语抄2默1。(30分钟) | 1、课后去了解还有哪些发明受动物的启发。2、完成本课《练习与测试》(30分钟) | |
| 卓晶晶 | 常规积累 | 背一背单元积累。 | 数量词训练。 | 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 交流雷达的课外资料。 | 积累仿生学名词。 | 
| 教学内容 | 语文园地 |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第一课时 |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第二课时 | 《蝙蝠和雷达》第一课时 | 《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 | |
| 练习设计 | 1、背诵《鹿柴》。 2、完成积累练习。(30分钟) | 1、完成本课习字册。2、本课词语抄2默1。(30分钟) | 1、完成本课《练习与测试》。(25分钟) | 1、继续搜集仿生学的相关资料。2、词语抄2默1。(30分钟) | 1、课后去了解还有哪些发明受动物的启发。2、完成本课《练习与测试》(30分钟) | |
| 陶可萍 | 常规积累 | 背一背单元积累。 | 数量词训练。 | 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 交流雷达的课外资料。 | 积累仿生学名词。 | 
| 教学内容 | 语文园地 |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第一课时 |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第二课时 | 《蝙蝠和雷达》第一课时 | 《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 | |
| 练习设计 | 1、背诵《鹿柴》。 2、完成积累练习。(30分钟) | 1、完成本课习字册。2、本课词语抄2默1。(30分钟) | 1、完成本课《练习与测试》。(25分钟) | 1、继续搜集仿生学的相关资料。2、词语抄2默1。(30分钟) | 1、课后去了解还有哪些发明受动物的启发。2、完成本课《练习与测试》(30分钟) | |
| 高慧 | 常规积累 | 背一背单元积累。 | 数量词训练。 | 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 交流雷达的课外资料。 | 积累仿生学名词。 | 
| 教学内容 | 语文园地 |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第一课时 |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第二课时 | 《蝙蝠和雷达》第一课时 | 《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 | |
| 练习设计 | 1、背诵《鹿柴》。 2、完成积累练习。(30分钟) | 1、完成本课习字册。2、本课词语抄2默1。(30分钟) | 1、完成本课《练习与测试》。(25分钟) | 1、继续搜集仿生学的相关资料。2、词语抄2默1。(30分钟) | 1、课后去了解还有哪些发明受动物的启发。2、完成本课《练习与测试》(30分钟) | |
| 黄金萍 | 常规积累 | 背一背单元积累。 | 数量词训练。 | 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 交流雷达的课外资料。 | 积累仿生学名词。 | 
| 教学内容 | 语文园地 |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第一课时 |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第二课时 | 《蝙蝠和雷达》第一课时 | 《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 | |
| 练习设计 | 1、背诵《鹿柴》。 2、完成积累练习。(30分钟) | 1、完成本课习字册。2、本课词语抄2默1。(30分钟) | 1、完成本课《练习与测试》。(25分钟) | 1、继续搜集仿生学的相关资料。2、词语抄2默1。(30分钟) | 1、课后去了解还有哪些发明受动物的启发。2、完成本课《练习与测试》(30分钟) | |
| 郑颖 | 常规积累 | 背一背单元积累。 | 数量词训练。 | 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 交流雷达的课外资料。 | 积累仿生学名词。 | 
| 教学内容 | 语文园地 |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第一课时 |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第二课时 | 《蝙蝠和雷达》第一课时 | 《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 | |
| 练习设计 | 1、背诵《鹿柴》。 2、完成积累练习。(30分钟) | 1、完成本课习字册。2、本课词语抄2默1。(30分钟) | 1、完成本课《练习与测试》。(25分钟) | 1、继续搜集仿生学的相关资料。2、词语抄2默1。(30分钟) | 1、课后去了解还有哪些发明受动物的启发。2、完成本课《练习与测试》(30分钟) | |
| 陈云 | 常规积累 | 背一背单元积累。 | 数量词训练。 | 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 交流雷达的课外资料。 | 积累仿生学名词。 | 
| 教学内容 | 语文园地 |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第一课时 |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第二课时 | 《蝙蝠和雷达》第一课时 | 《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 | |
| 练习设计 | 1、背诵《鹿柴》。 2、完成积累练习。(30分钟) | 1、完成本课习字册。2、本课词语抄2默1。(30分钟) | 1、完成本课《练习与测试》。(25分钟) | 1、继续搜集仿生学的相关资料。2、词语抄2默1。(30分钟) | 1、课后去了解还有哪些发明受动物的启发。2、完成本课《练习与测试》(30分钟) | |
| 杨慧 | 常规积累 | 背一背单元积累。 | 数量词训练。 | 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 交流雷达的课外资料。 | 积累仿生学名词。 | 
| 教学内容 | 语文园地 |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第一课时 |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第二课时 | 《蝙蝠和雷达》第一课时 | 《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 | |
| 练习设计 | 1、背诵《鹿柴》。 2、完成积累练习。(30分钟) | 1、完成本课习字册。2、本课词语抄2默1。(30分钟) | 1、完成本课《练习与测试》。(25分钟) | 1、继续搜集仿生学的相关资料。2、词语抄2默1。(30分钟) | 1、课后去了解还有哪些发明受动物的启发。2、完成本课《练习与测试》(30分钟) | |
| 王翔 | 常规积累 | 背一背单元积累。 | 数量词训练。 | 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 交流雷达的课外资料。 | 积累仿生学名词。 | 
| 教学内容 | 语文园地 |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第一课时 |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第二课时 | 《蝙蝠和雷达》第一课时 | 《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 | |
| 练习设计 | 1、背诵《鹿柴》。 2、完成积累练习。(30分钟) | 1、完成本课习字册。2、本课词语抄2默1。(30分钟) | 1、完成本课《练习与测试》。(25分钟) | 1、继续搜集仿生学的相关资料。2、词语抄2默1。(30分钟) | 1、课后去了解还有哪些发明受动物的启发。2、完成本课《练习与测试》(30分钟) | |
| 袁明明 | 常规积累 | 背一背单元积累。 | 数量词训练。 | 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 交流雷达的课外资料。 | 积累仿生学名词。 | 
| 教学内容 | 语文园地 |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第一课时 |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第二课时 | 《蝙蝠和雷达》第一课时 | 《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 | |
| 练习设计 | 1、背诵《鹿柴》。 2、完成积累练习。(30分钟) | 1、完成本课习字册。2、本课词语抄2默1。(30分钟) | 1、完成本课《练习与测试》。(25分钟) | 1、继续搜集仿生学的相关资料。2、词语抄2默1。(30分钟) | 1、课后去了解还有哪些发明受动物的启发。2、完成本课《练习与测试》(30分钟) | |
| 邵韵洁 | 常规积累 | 背一背单元积累。 | 数量词训练。 | 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 交流雷达的课外资料。 | 积累仿生学名词。 | 
| 教学内容 | 语文园地 |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第一课时 |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第二课时 | 《蝙蝠和雷达》第一课时 | 《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 | |
| 练习设计 | 1、背诵《鹿柴》。 2、完成积累练习。(30分钟) | 1、完成本课习字册。2、本课词语抄2默1。(30分钟) | 1、完成本课《练习与测试》。(25分钟) | 1、继续搜集仿生学的相关资料。2、词语抄2默1。(30分钟) | 1、课后去了解还有哪些发明受动物的启发。2、完成本课《练习与测试》(30分钟) | |
| 李陶 | 常规积累 | 背一背单元积累。 | 数量词训练。 | 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 交流雷达的课外资料。 | 积累仿生学名词。 | 
| 教学内容 | 语文园地 |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第一课时 |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第二课时 | 《蝙蝠和雷达》第一课时 | 《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 | |
| 练习设计 | 1、背诵《鹿柴》。 2、完成积累练习。(30分钟) | 1、完成本课习字册。2、本课词语抄2默1。(30分钟) | 1、完成本课《练习与测试》。(25分钟) | 1、继续搜集仿生学的相关资料。2、词语抄2默1。(30分钟) | 1、课后去了解还有哪些发明受动物的启发。2、完成本课《练习与测试》(30分钟) | |
| 刘小琴 | 常规积累 | 背一背单元积累。 | 数量词训练。 | 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 交流雷达的课外资料。 | 积累仿生学名词。 | 
| 教学内容 | 语文园地 |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第一课时 |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第二课时 | 《蝙蝠和雷达》第一课时 | 《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 | |
| 练习设计 | 1、背诵《鹿柴》。 2、完成积累练习。(30分钟) | 1、完成本课习字册。2、本课词语抄2默1。(30分钟) | 1、完成本课《练习与测试》。(25分钟) | 1、继续搜集仿生学的相关资料。2、词语抄2默1。(30分钟) | 1、课后去了解还有哪些发明受动物的启发。2、完成本课《练习与测试》(30分钟) | |
| 林梦妍 | 常规积累 | 背一背单元积累。 | 数量词训练。 | 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 交流雷达的课外资料。 | 积累仿生学名词。 | 
| 教学内容 | 语文园地 |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第一课时 |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第二课时 | 《蝙蝠和雷达》第一课时 | 《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 | |
| 练习设计 | 1、背诵《鹿柴》。 2、完成积累练习。(30分钟) | 1、完成本课习字册。2、本课词语抄2默1。(30分钟) | 1、完成本课《练习与测试》。(25分钟) | 1、继续搜集仿生学的相关资料。2、词语抄2默1。(30分钟) | 1、课后去了解还有哪些发明受动物的启发。2、完成本课《练习与测试》(30分钟) | 
五语 教研组第 三 周教学工作计划表
| 姓名 | 具体项目 | 周一 | 周二 | 周三 | 周四 | 周五 | 
| 洪亚芬 | 常规积累 | 交流古诗。 | 积累写物的语段。 | 交流四大民间故事。 | 交流四大民间故事。 | 交流感兴趣的民间故事。 | 
| 教学内容 | 语文园地 | 习作一 | 《猎人海力布》一课时 | 《猎人海力布》二课时 | 《牛郎织女一》第一课时 | |
| 练习设计 | 1、完成语文练习册单元练习一。 | 1、完成习作草稿。 |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2、类文阅读 | 1、完成语文练习册。 
 |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2、类文阅读 | |
| 高琪 | 常规积累 | 交流古诗。 | 积累写物的语段。 | 交流四大民间故事。 | 交流四大民间故事。 | 交流感兴趣的民间故事。 | 
| 教学内容 | 语文园地 | 习作一 | 《猎人海力布》一课时 | 《猎人海力布》二课时 | 《牛郎织女一》第一课时 | |
| 练习设计 | 1、完成语文练习册单元练习一。 | 1、完成习作草稿。 |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2、类文阅读 | 1、完成语文练习册。 
 |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2、类文阅读 | |
| 徐娟萍 | 常规积累 | 交流古诗。 | 积累写物的语段。 | 交流四大民间故事。 | 交流四大民间故事。 | 交流感兴趣的民间故事。 | 
| 教学内容 | 语文园地 | 习作一 | 《猎人海力布》一课时 | 《猎人海力布》二课时 | 《牛郎织女一》第一课时 | |
| 练习设计 | 1、完成语文练习册单元练习一。 | 1、完成习作草稿。 |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2、类文阅读 | 1、完成语文练习册。 
 |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2、类文阅读 | |
| 蒋楠 | 常规积累 | 交流古诗。 | 积累写物的语段。 | 交流四大民间故事。 | 交流四大民间故事。 | 交流感兴趣的民间故事。 | 
| 教学内容 | 语文园地 | 习作一 | 《猎人海力布》一课时 | 《猎人海力布》二课时 | 《牛郎织女一》第一课时 | |
| 练习设计 | 1、完成语文练习册单元练习一。 | 1、完成习作草稿。 |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2、类文阅读 | 1、完成语文练习册。 
 |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2、类文阅读 | |
| 王倩倩 | 常规积累 | 交流古诗。 | 积累写物的语段。 | 交流四大民间故事。 | 交流四大民间故事。 | 交流感兴趣的民间故事。 | 
| 教学内容 | 语文园地 | 习作一 | 《猎人海力布》一课时 | 《猎人海力布》二课时 | 《牛郎织女一》第一课时 | |
| 练习设计 | 1、完成语文练习册单元练习一。 | 1、完成习作草稿。 |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2、类文阅读 | 1、完成语文练习册。 
 |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2、类文阅读 | |
| 郭燕 | 常规积累 | 交流古诗。 | 积累写物的语段。 | 交流四大民间故事。 | 交流四大民间故事。 | 交流感兴趣的民间故事。 | 
| 教学内容 | 语文园地 | 习作一 | 《猎人海力布》一课时 | 《猎人海力布》二课时 | 《牛郎织女一》第一课时 | |
| 练习设计 | 1、完成语文练习册单元练习一。 | 1、完成习作草稿。 |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2、类文阅读 | 1、完成语文练习册。 
 |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2、类文阅读 | |
| 宋宇 | 常规积累 | 交流古诗。 | 积累写物的语段。 | 交流四大民间故事。 | 交流四大民间故事。 | 交流感兴趣的民间故事。 | 
| 教学内容 | 语文园地 | 习作一 | 《猎人海力布》一课时 | 《猎人海力布》二课时 | 《牛郎织女一》第一课时 | |
| 练习设计 | 1、完成语文练习册单元练习一。 | 1、完成习作草稿。 |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2、类文阅读 | 1、完成语文练习册。 
 |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2、类文阅读 | |
| 祝卫其 | 常规积累 | 交流古诗。 | 积累写物的语段。 | 交流四大民间故事。 | 交流四大民间故事。 | 交流感兴趣的民间故事。 | 
| 教学内容 | 语文园地 | 习作一 | 《猎人海力布》一课时 | 《猎人海力布》二课时 | 《牛郎织女一》第一课时 | |
| 练习设计 | 1、完成语文练习册单元练习一。 | 1、完成习作草稿。 |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2、类文阅读 | 1、完成语文练习册。 
 |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2、类文阅读 | |
| 殷峰岩 | 常规积累 | 交流古诗。 | 积累写物的语段。 | 交流四大民间故事。 | 交流四大民间故事。 | 交流感兴趣的民间故事。 | 
| 教学内容 | 语文园地 | 习作一 | 《猎人海力布》一课时 | 《猎人海力布》二课时 | 《牛郎织女一》第一课时 | |
| 练习设计 | 1、完成语文练习册单元练习一。 | 1、完成习作草稿。 |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2、类文阅读 | 1、完成语文练习册。 
 |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2、类文阅读 | |
| 刘元敏 | 常规积累 | 交流古诗。 | 积累写物的语段。 | 交流四大民间故事。 | 交流四大民间故事。 | 交流感兴趣的民间故事。 | 
| 教学内容 | 语文园地 | 习作一 | 《猎人海力布》一课时 | 《猎人海力布》二课时 | 《牛郎织女一》第一课时 | |
| 练习设计 | 1、完成语文练习册单元练习一。 | 1、完成习作草稿。 |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2、类文阅读 | 1、完成语文练习册。 
 |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2、类文阅读 | |
| 汤婷婷 | 常规积累 | 交流古诗。 | 积累写物的语段。 | 交流四大民间故事。 | 交流四大民间故事。 | 交流感兴趣的民间故事。 | 
| 教学内容 | 语文园地 | 习作一 | 《猎人海力布》一课时 | 《猎人海力布》二课时 | 《牛郎织女一》第一课时 | |
| 练习设计 | 1、完成语文练习册单元练习一。 | 1、完成习作草稿。 |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2、类文阅读 | 1、完成语文练习册。 
 |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2、类文阅读 | |
| 陆亚萍 | 常规积累 | 交流古诗。 | 积累写物的语段。 | 交流四大民间故事。 | 交流四大民间故事。 | 交流感兴趣的民间故事。 | 
| 教学内容 | 语文园地 | 习作一 | 《猎人海力布》一课时 | 《猎人海力布》二课时 | 《牛郎织女一》第一课时 | |
| 练习设计 | 1、完成语文练习册单元练习一。 | 1、完成习作草稿。 |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2、类文阅读 | 1、完成语文练习册。 
 |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2、类文阅读 | |
| 徐艳 | 常规积累 | 交流古诗。 | 积累写物的语段。 | 交流四大民间故事。 | 交流四大民间故事。 | 交流感兴趣的民间故事。 | 
| 教学内容 | 语文园地 | 习作一 | 《猎人海力布》一课时 | 《猎人海力布》二课时 | 《牛郎织女一》第一课时 | |
| 练习设计 | 1、完成语文练习册单元练习一。 | 1、完成习作草稿。 |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2、类文阅读 | 1、完成语文练习册。 
 |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2、类文阅读 | |
| 陶春燕 | 常规积累 | 交流古诗。 | 积累写物的语段。 | 交流四大民间故事。 | 交流四大民间故事。 | 交流感兴趣的民间故事。 | 
| 教学内容 | 语文园地 | 习作一 | 《猎人海力布》一课时 | 《猎人海力布》二课时 | 《牛郎织女一》第一课时 | |
| 练习设计 | 1、完成语文练习册单元练习一。 | 1、完成习作草稿。 |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2、类文阅读 | 1、完成语文练习册。 
 |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2、类文阅读 | |
| 夏晴怡 | 常规积累 | 交流古诗。 | 积累写物的语段。 | 交流四大民间故事。 | 交流四大民间故事。 | 交流感兴趣的民间故事。 | 
| 教学内容 | 语文园地 | 习作一 | 《猎人海力布》一课时 | 《猎人海力布》二课时 | 《牛郎织女一》第一课时 | |
| 练习设计 | 1、完成语文练习册单元练习一。 | 1、完成习作草稿。 |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2、类文阅读 | 1、完成语文练习册。 
 |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2、类文阅读 | 
六语 教研组第 3 周教学工作计划表
| 姓名 | 具体项目 | 周一 | 周二 | 周三 | 周四 | 周五 | 
| 张燕 | 常规积累 | 交流田园诗歌 | 积累描写战争场面的四字词 | 积累人物愤怒心情的四字词 | 积累爱国情怀的古诗 | 积累人多热闹的成语 | 
| 教学内容 | 《语文园地》 | 《七律.长征》 | 《狼牙山五壮士》第一课时 | 《狼牙山五壮士》 第二课时 | 《开国大典》第一课时 | |
| 练习设计 | 1、背诵古诗 2、默写古诗 | 1、诵读古诗 2、默写古诗 |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2、诵读课文。 | 1、根据课文,讲讲故事。 2、完成语练。 |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2、诵读课文。 | |
| 李雯 | 常规积累 | 交流田园诗歌 | 积累描写战争场面的四字词 | 积累人物愤怒心情的四字词 | 积累爱国情怀的古诗 | 积累人多热闹的成语 | 
| 教学内容 | 《语文园地》 | 《七律.长征》 | 《狼牙山五壮士》第一课时 | 《狼牙山五壮士》 第二课时 | 《开国大典》第一课时 | |
| 练习设计 | 1、背诵古诗 2、默写古诗 | 1、诵读古诗 2、默写古诗 |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2、诵读课文。 | 1、根据课文,讲讲故事。 2、完成语练。 |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2、诵读课文。 | |
| 张建妹 | 常规积累 | 交流田园诗歌 | 积累描写战争场面的四字词 | 积累人物愤怒心情的四字词 | 积累爱国情怀的古诗 | 积累人多热闹的成语 | 
| 教学内容 | 《语文园地》 | 《七律.长征》 | 《狼牙山五壮士》第一课时 | 《狼牙山五壮士》 第二课时 | 《开国大典》第一课时 | |
| 练习设计 | 1、背诵古诗 2、默写古诗 | 1、诵读古诗 2、默写古诗 |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2、诵读课文。 | 1、根据课文,讲讲故事。 2、完成语练。 |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2、诵读课文。 | |
| 封霞仙 | 常规积累 | 交流田园诗歌 | 积累描写战争场面的四字词 | 积累人物愤怒心情的四字词 | 积累爱国情怀的古诗 | 积累人多热闹的成语 | 
| 教学内容 | 《语文园地》 | 《七律.长征》 | 《狼牙山五壮士》第一课时 | 《狼牙山五壮士》 第二课时 | 《开国大典》第一课时 | |
| 练习设计 | 1、背诵古诗 2、默写古诗 | 1、诵读古诗 2、默写古诗 |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2、诵读课文。 | 1、根据课文,讲讲故事。 2、完成语练。 |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2、诵读课文。 | |
| 徐佩 | 常规积累 | 交流田园诗歌 | 积累描写战争场面的四字词 | 积累人物愤怒心情的四字词 | 积累爱国情怀的古诗 | 积累人多热闹的成语 | 
| 教学内容 | 《语文园地》 | 《七律.长征》 | 《狼牙山五壮士》第一课时 | 《狼牙山五壮士》 第二课时 | 《开国大典》第一课时 | |
| 练习设计 | 1、背诵古诗 2、默写古诗 | 1、诵读古诗 2、默写古诗 |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2、诵读课文。 | 1、根据课文,讲讲故事。 2、完成语练。 |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2、诵读课文。 | |
| 郑玉琴 | 常规积累 | 交流田园诗歌 | 积累描写战争场面的四字词 | 积累人物愤怒心情的四字词 | 积累爱国情怀的古诗 | 积累人多热闹的成语 | 
| 教学内容 | 《语文园地》 | 《七律.长征》 | 《狼牙山五壮士》第一课时 | 《狼牙山五壮士》 第二课时 | 《开国大典》第一课时 | |
| 练习设计 | 1、背诵古诗 2、默写古诗 | 1、诵读古诗 2、默写古诗 |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2、诵读课文。 | 1、根据课文,讲讲故事。 2、完成语练。 |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2、诵读课文。 | |
| 唐飘飘 | 常规积累 | 交流田园诗歌 | 积累描写战争场面的四字词 | 积累人物愤怒心情的四字词 | 积累爱国情怀的古诗 | 积累人多热闹的成语 | 
| 教学内容 | 《语文园地》 | 《七律.长征》 | 《狼牙山五壮士》第一课时 | 《狼牙山五壮士》 第二课时 | 《开国大典》第一课时 | |
| 练习设计 | 1、背诵古诗 2、默写古诗 | 1、诵读古诗 2、默写古诗 |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2、诵读课文。 | 1、根据课文,讲讲故事。 2、完成语练。 |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2、诵读课文。 | |
| 曹俊 | 常规积累 | 交流田园诗歌 | 积累描写战争场面的四字词 | 积累人物愤怒心情的四字词 | 积累爱国情怀的古诗 | 积累人多热闹的成语 | 
| 教学内容 | 《语文园地》 | 《七律.长征》 | 《狼牙山五壮士》第一课时 | 《狼牙山五壮士》 第二课时 | 《开国大典》第一课时 | |
| 练习设计 | 1、背诵古诗 2、默写古诗 | 1、诵读古诗 2、默写古诗 |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2、诵读课文。 | 1、根据课文,讲讲故事。 2、完成语练。 |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2、诵读课文。 | |
| 蔡燕 | 常规积累 | 交流田园诗歌 | 积累描写战争场面的四字词 | 积累人物愤怒心情的四字词 | 积累爱国情怀的古诗 | 积累人多热闹的成语 | 
| 教学内容 | 《语文园地》 | 《七律.长征》 | 《狼牙山五壮士》第一课时 | 《狼牙山五壮士》 第二课时 | 《开国大典》第一课时 | |
| 练习设计 | 1、背诵古诗 2、默写古诗 | 1、诵读古诗 2、默写古诗 |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2、诵读课文。 | 1、根据课文,讲讲故事。 2、完成语练。 |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2、诵读课文。 | |
| 韩玉清 | 常规积累 | 交流田园诗歌 | 积累描写战争场面的四字词 | 积累人物愤怒心情的四字词 | 积累爱国情怀的古诗 | 积累人多热闹的成语 | 
| 教学内容 | 《语文园地》 | 《七律.长征》 | 《狼牙山五壮士》第一课时 | 《狼牙山五壮士》 第二课时 | 《开国大典》第一课时 | |
| 练习设计 | 1、背诵古诗 2、默写古诗 | 1、诵读古诗 2、默写古诗 |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2、诵读课文。 | 1、根据课文,讲讲故事。 2、完成语练。 |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2、诵读课文。 | |
| 郑飞 | 常规积累 | 交流田园诗歌 | 积累描写战争场面的四字词 | 积累人物愤怒心情的四字词 | 积累爱国情怀的古诗 | 积累人多热闹的成语 | 
| 教学内容 | 《语文园地》 | 《七律.长征》 | 《狼牙山五壮士》第一课时 | 《狼牙山五壮士》 第二课时 | 《开国大典》第一课时 | |
| 练习设计 | 1、背诵古诗 2、默写古诗 | 1、诵读古诗 2、默写古诗 |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2、诵读课文。 | 1、根据课文,讲讲故事。 2、完成语练。 |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2、诵读课文。 | |
| 邹佳雾 | 常规积累 | 交流田园诗歌 | 积累描写战争场面的四字词 | 积累人物愤怒心情的四字词 | 积累爱国情怀的古诗 | 积累人多热闹的成语 | 
| 教学内容 | 《语文园地》 | 《七律.长征》 | 《狼牙山五壮士》第一课时 | 《狼牙山五壮士》 第二课时 | 《开国大典》第一课时 | |
| 练习设计 | 1、背诵古诗 2、默写古诗 | 1、诵读古诗 2、默写古诗 |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2、诵读课文。 | 1、根据课文,讲讲故事。 2、完成语练。 |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2、诵读课文。 |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