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9月反思
发布时间:2019-09-30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赵丽倩

《花的学校》教学反思

 

《花的学校》是一首优美而富有童趣的诗歌,节选自泰戈尔《新月集》。作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以儿童的眼光描绘了花孩子们的美丽、活泼、调皮。这首诗共有四节,诗歌的语言和所描绘的情境很能调动学生相关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学习内容产生亲近感。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一些效果:

1.画出“花的学校 这篇课文语句优美,景色很美,画面感很强,为此我让学生在课前把花的学校根据自己的认知,画笔画下来这样使学生对课文的导读扎实有效

2.直观教学,扩展想象空间。这堂课,我利用多媒体,采用看图、看录像课堂表演等多种手段,来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让学生仔细观察,大胆想象,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如“各色鲜艳的花,想一想花儿们当时在想什么?说什么?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引导学生放飞想象,自由描述。再如,教师预先用手机录制的课间校园小视频,看录像:“想一想,在花儿学校里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说一说,写一写。看谁想得奇妙,写得美妙。”让学生演一演,自己会怎么想。促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亲近感,通过多方位、多种形式、多种感官参与感知等途径,在学生头脑中建立正确而丰富的表象。

3.放飞想象说写结合教学三、四、五自然段,鼓励学生想象并讲一讲,花儿们被老师罚站的故事。想一想:谁是它们的老师?老师为什么要罚站?花儿们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可以引导学生解决最开始提出的问题。学生可以大胆想象,把自己想象成一朵迎春花喇叭花……然后说一说,写一写,小练笔,看谁想得奇妙,写得美妙。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培养语文素养。

二、成功之处

联系生活想象画面。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和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让学生走进文本在本段中我是抓住重点词语联系生活来想象的。首先确定重点词语是跳舞、狂欢然后我把自己当成那些——如果让我狂欢,我该怎么做,同学们怎么做?再想想:花在风雨交加的情境中是什么样的?这样学生就会理解花儿的活泼、可爱、向上,体会到童趣。

三、不足之处

回顾本课教学,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三年级学生泰戈尔的文章,难度较大,要细细地品读,才能读懂。诗人总能把平常的事物写得那么清新自然,犹如雨后新鲜的空气,沁人心脾。但是学生会产生许多新奇的问题,如他们的老师是“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句子中,既然是狂风怎么是簌簌地响作为教师,在备课中未能把这些作为教学预案去充分准备。

四、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情况,制定以下改进措施

1.加强备课,进一步熟悉三年级学生认知特点,把教学预案做详实,可操作。

2.学生在课前画的花的学校在课文研读结束以后,可以让学生再次画花的学校并把两幅画进行对比。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