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曹冲称象》
周四下午,我有幸聆听了吴老师的一节《曹冲称象》,受益匪浅,感想颇多。总体来说,吴老师的课堂精密扎实,同时又温润细腻。教师课前的精心准备和对课堂内容的设计是很下功夫的。
吴老师从曹植的《七步诗》引入,认识了曹冲,然后学习“称”字,给称组词找朋友,学生齐读课题,吴很快就提出问题:“读了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学生很踊跃,他们纷纷发言:“我想知道这个故事中讲谁要称象,为什么要称象?用什么方法来称?最后真的称出来了吗?”吴老师的导语也就成了学生的质疑的前提条件。从这个教学环节来看,吴老师是成功的,她达到了激发学生兴趣,开启学生思维的目标。
在教学《曹冲称象》这篇课文时,她先指导孩子多读,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先……再……然后……”理解曹冲称象的几个步骤。其次,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加强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如:“大象到底有多重呢?”“他叫人按照曹冲的方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到底”“果然”,这些词要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联系上下文体会意思。通过这几个环节,学生对这一难点基本上突破了,而且还训练了学生的说话和口头表达能力,增加了课堂的有效性。
但是这节课也存在问题:
1、 课堂不必要拓展的内容太多,学生应接不暇。特别是“秤”和“杆”虽然是多音字,但是本课不需要教,用时太长,导致后面曹冲称象的教学时间不够,太仓促。
2、 课堂组织。低年级孩子的课堂以游戏、比赛、展示等为主,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短,需要有不同的形式来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习兴趣。这节课,虽然学生很认真听话,但主动参与表达的欲望不太强烈,特别是后半节课。
总之,吴老师不仅给学生上了生动的一课,也让我学到了很多教学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