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结》贯之以宗璞的散文特点清新轻盈,可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因为丁香花蕾结而不绽,所以丁香的文学形象一如戴望舒的《雨巷》中的高洁、哀婉。但宗璞颇有“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旷达与豪情,这就是本篇文本的情志所在。唐飘飘和曹俊两位老师在了解文本内涵的基础上执教了一、二课时。
一、弄清描写顺序,把握整体印象。
两位老师的课时划分清晰,第一课时理清文本脉络,感悟“赏花”,第二课时品读“悟花”。在“赏花”的过程中,追随宗璞写的“城里街旁”“城外校园”“斗室窗外”三处丁香,抓住“半树银妆”“月下甜香”“檐前积雪”等词语感受丁香的花色、花香、花形,初步体会人花相融。
二、抓住事物特点,理解写作目的
丁香花蕾结而不绽谓之丁香结。“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这是丁香的特点,可是宗璞进行了一连串的联想,神似产生联想,梵高莫奈的作品,意象的联想古代的古诗词。在这里曹老师链接了作者的经历,父亲冯友兰的遭遇,早年的命运多舛,晚年的体弱多病,但她笔耕不辍,让学生去触摸了这一个个的结。
三、品析关键语句,感悟文本内涵
富情于景、寄情于物,丁香结的愁绪只是作者的想象平添一番浪漫的诗情,却困不住她的心灵,所以宗璞在最后一小节得到了生命需要结,否则就平淡无味的结论。人忧愁,所见之景皆愁怨;人乐观,所见之景皆欢喜。这才是宗璞透过文本表现出来的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