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评课
《搭石》这篇课文是统编版教材五年级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组课文围绕策略方法展开,所有的策略通过方法展开,也需要用方法支撑,《搭石》这篇课文通过质朴感性的笔触把我们带入了乡间人们秋凉摆搭石,路人修搭石,人们协有序走搭石,相互谦让过搭石的一幕幕画面,体现了人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的情感。
本次执教的王倩倩老师能够从课文的整体入手,采用了“自主、探究”式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研读课文,体验文本的价值,并教会学生策略阅读的方法,能够不回读,集中注意力,提取概括带着目的去阅读。也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切入课题。
课伊始, 王老师便用一组数字让大家集中注意力去观察,看到了哪些数字,提升学生们的专注力,随后又出现了一段文字,提问学生在短时间内看到了哪些内容,是否能够用语言把文字的画面表现出来呢,并顺势提到集中注意力是能够找到阅读的方法,然后能引出本文的作者刘章,从而走进文本。
二、细读课文,找寻画面,体验文本。
这一环节, 王老师让学生通过细细读文,想象画面,让生归纳出了五个画面,(摆、踏、走、让、过)通过这五个画面,让学生进入文本,去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在这里教师还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合作展开学习,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教师善于与孩子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选项择自己喜欢的的画面去学习、交流,体现了教学的选择度。
三、以点带面,加强对词语的理解。
在教学中,老师始终注重对生字、词语和重点句子的学习和指导,特别是指导理解“脱鞋挽裤”、“协调有序”、“人影绰绰”、“清波漾漾”和“相背而行”这五个词语,所采用的方法语文味儿十足。比如老师让同学们低头做了脱鞋挽裤的动作,第一次同学们表示很兴奋,可是老师能够在这时提出疑问,如果重复几十次呢?这样学生对“脱鞋挽裤”的意思和走过小溪的艰辛就有了了解。一次次的引说练读,学生已经牢固地掌握了这个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学“协调有序”这个词语时,就让学生自己说说是什么意思,然后用一句“让我们进入走搭石的行列中吧。”让孩子们进入了当时的人们行走的情境中,“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跟上去)”理解了人们行走的协调有序。并且采用多种朗读的形式,小组朗读,开火车朗读的方式体会这种协调有序。
学习“人影绰绰”、“清波漾漾”这两个词语时,不仅让学生看图理解,而且还指导读,通过一看,一想,一读,美丽的画卷便跃然于学生的脑海之间。老师无需过多的解释,学生便在这种形象直观的表演中理解了词意。老师就是这样有层次,有梯度,又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学生在愉快的情境活动中不知不觉积累,感悟运用了新知,扎实有效地落实了语言文字训练,使语文能力得以提高。
四、以读带练,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情感。
王老师的课从始至终贯穿着“美”,一是画面美,二是心灵美。“美”是《搭石》这篇文章的灵魂。怎样才能让学生感悟到美,那就是一遍遍地读。理解字词是为了更好地读,而读是为了更好的感悟。新课标强调: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的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最常用的方法,一定要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入情入境的朗读。这一点 王老师在课堂中把握得很好。配乐的读书声贯穿了整个课堂。当学生真正读出了情感,品出了味道,对蕴含的内在美“乡亲们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德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厚实的功底,朴实无华的教学特色, 王老师将人文性与工具性完美地统一起来,“简约而不简单”,通过一堂《搭石》,巧妙地展示了语文教学的美,让人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