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下午,两位年轻的二年级班主任展示了两节班队活动课。两节活动课目标清晰,活动形式多样,都能围绕主题展开,目标达成度较高。
吴老师的《课间游戏,玩出乐趣》采用小组汇报的形式展开:翻花绳、“老狼老狼几点了”、萝卜蹲、一圈到底,学生在展示、交流、体验中学到了新游戏,感受到了课间游戏的魅力,从而爱上了课间游戏。
高老师的《童心赞祖国》,同样以采用小组汇报的形式展开:“观看感受,我来分享”“讲述故事,致敬偶像”“优美旋律,歌唱祖国”“深情诗文,赞颂祖国”, 整个活动中,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的投入和真情的流露。
在每个小队汇报后,两位老师也能适时介入,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并通过挖掘背后的故事进行采访点评,抓住每一个教育的契机对学生进行思想和行为上的引导。学生亲历了这样一个活动,产生了不同程度、不同内容、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
只是在引导学生评价时,老师问题的指向性不够明确,导致学生的评价点比较单一。建议老师在活动前除了预设自己需要的资源外,更要站在学生的立场预设学生的评价点,有针对性的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