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9月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9-10-1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夏晴怡

重视朗读,上出韵味

《搭石》教学反思 

《搭石》一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展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也正是“搭石”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根据本文特点,这节课教学过程就是围绕“发现美,感受美”这一主题,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关键句开展课堂教学。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搭石》写得很美,读起来也朗朗上口。我教学时设计了几步“读”。

1、初步的朗读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如初读课文时,我设计这样的问题:“你知道什么是搭石吗?用课文的句子来说说。”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理解,在读中找出“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2、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当学生对文本一定的理解时,我出示这样的问题:“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书上找一找。”通过学生的理解朗读,很快就能体会到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过小溪时很麻烦,从而明白了“脱鞋挽裤”的含义,知道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靠什么过小溪。有了这样的了解,让学生再来读读什么是搭石的句子。学生会有进一步的体会,再出示问题:“读了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会自然而然地体会到搭石的美,就好像走进了刘章爷爷的心里。

3、在读中培养语感,读出韵味、读出乐趣。文中第三段描写一行人走搭石的语句很优美,我们感受到了画面美、音乐美,它像一首清新的小诗,我把它们改成这样:

    每当

上工

  下工

  一行人

  走搭石的时候

  动作

  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

  抬起脚来

  后面的

  紧跟上去

  踏踏的声音

  像轻快的音乐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给人

  画一般的美感

学习到该部分内容时出示给学生让他们演一演,读一读,意想不到的是学生的情绪高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被大大激发,读得出奇的好。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