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9月语文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9-10-19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顾丽娜

          一上第一单元直接是课文。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挑战不小。可能暑期里,有的孩子上过拼音课。因为没有经过正式拼音学习,孩子的普通话讲得不普通,对于朗读有困难。首先读准就有问题,其次读书有拖腔。

        一下子进入韵文学习,除了写字,最大的困难就是读书。虽然说部分家长重视学前教育。个别孩子已经认识几百个字,甚至上千字,但这是个别,可以说极个别,我们班就两个同学(吴同学和顾同学)识字量特别多。我看到大多数孩子识字量并不多。更看到个别同学在学前,家长是保证孩子温饱状态,一个妈妈连自己名字写的都很费劲。大家会觉得不可思议,但这是我在家长会签到时观察亲眼所见。

       家长之间的文化差异,家长之间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都决定着在起跑线上的学生的差距越来越大。多数孩子大多识字不多,读文基本靠记忆。所以,在每天的早读课,我都是带着他们指读。首先就是读准:因为没有经过拼音学习,要把孩子没有翘舌音、前后鼻音正过来,就要靠老师的示范。读准后要读齐,停顿要齐,声音要齐。要把不同语调不同语音不同语速的学生调到一个频道上,确实不简单。

        在第一单元中,最有困难的是《金木水火土》这课。看起来四排很简单,其实教这篇朗读最费心,课文如下:

一二三四五,

金木水火土。

天地分上下,

日月照今古。

    朗读中停顿问题,我主要用划线和手势解决。字音读准也不是大问题,读到后来都会背了。最难得是解决拖腔。土,古,五都是第三声,如果归韵的话,听起来会拖,很不好听。朗读和音乐有相通之处,用音乐节奏来打比方,“金木水火”各一拍,而归韵的话,就得读两拍,打破了平衡,更打破了儿歌的韵律感。儿歌不像古诗,要读出意境尾。儿歌得读出韵律感。所以,在最后三个字上,是花了大气力的。用手势让孩子一拍内收住,发音下去了不去拐上来。对于刚入学,说话慢悠悠又奶声奶气的孩子来说,挑战很大,所以练了很久,才基本让绝大多数让尾字戒了拖。

        对于一开始要读好,用现在流行的三个字:太难了。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