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十月评课稿
发布时间:2019-10-21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陶可萍

上次听了陈老师上的《蝙蝠和雷达》,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断:

【案例一】

师:读课文的3至8小节,提出问题。

生:我根据第三小节来提问,为什么要用反问句来结尾?

生:反问句可以增强语气。

师:还有谁也是从句子的角度来提问的?

1:为什么要用打比方的方法来写第5小节的反问句?

2:课文中4、5小节为什么用了很多动词?这些动词有什么作用?

师:能通过关注一些关键词语来提出问题。 试着根据这些关键词来复述一下四、五小节。

... ...

 

【分析和反思】:陈云老师能引导学生根据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来提问。比如,根据文章的题目、文章的内容、文章的写法和自己生活实际来提问。教学中陈老师紧扣学生有困难的地方进行步步深入地引导。例如:学生根据题目、文章内容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提问时显得比较从容,但针对文章的写法上的特点来提问是有困难的。表现出,在这方面学生的提问比较散点,比如,有学生提出文章的第3小节为什么要用反问句结尾?教室就引导学生说说这里用反问句的好处。学生立刻说道,反问句在这里能增强语气,引起下文。陈老师就此引导学生文中的设问句和比喻句在文中有哪些作用呢?又如,当学生提到文中的4、5小节中用到一系列的动作“蒙、塞、封”等这些词时,陈老师就引导学生关注重点的词语,来发现文章写法上的一些特点。例如,“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这句话中的“反复”有什么作用?学生就会明白,用了“反复”就能看出实验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坚持不懈地去做。当学生提出这些问题后,陈老师能及时总结,引导学生思考:针对写法提问时有什么技巧吗?学生就能从刚才提出的问题中总结出:可以抓住文体的特点,修辞的方法,句式表达的方式如:反问句、设问句、排比句等,还有文章在排篇布局中的详略、过渡、反复等特点进行提问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