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普鲁米修斯》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断:
【案例一】
师:让我们再次把目光聚焦到课文,请大家默读课文的第一、二小节,想一想普罗米修斯是怎样“盗”取天火的?并圈出关键词
生:我圈的关键词有跑、拿、带这几个表示动作的词。普罗米修斯是跑到太阳车里,拿了一颗火星石,带到了人间。
师:抓住这些关键词,我们来读好课文的1、2小节。
生:读好课文的1、2小节
师:(追问)普罗米修斯“盗”取天火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变化吗?找到相应的句子画下来。
生:自从有了火,人类就开始用它烧熟食物,驱寒取暖,并用火来驱赶危害人类安全的猛兽.......
师:那没有火之前人间师怎样的?要联想上下文去找。
生:人们只好吃生的东西,在无边的黑暗中度过一个又一个长夜。
师:谁再来把这两处连起来用对比的方法来说说普罗米修斯“盗”取天火后,人们的生活的变化。
【分析和反思】:
我深入解读文本,解读学生,从文本中寻找语言训练的切入点,让学生体会文中“跑、拿、带”字的准确性,形象性,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力,运用力。这个教学片断中,充分调动学生了主观能动性,让每一个孩子都积极制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利用课文中的动词指导学生感情朗读。阅读策略的渗透也很明显,对比阅读、情境学习、拓展感悟等,这些策略学生应该掌握。行课中,我关注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感知、内化、积累,其方式多样,层次推进清晰,比如:让学生划划、圈圈文中的关键词语,然后引导学生说说普罗米修斯是怎样“盗”取天火的?再如:引导学生把这划出来的两处连起来用对比的方法来说说普罗米修斯“盗”取天火后,人们的生活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