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的两堂课都是拼音教学。拼音是学习汉字的拐棍,拿这这根拐棍,孩子自己“走路”——识字。当然学拼音最终的目的:还是学习识字。学好汉语拼音最大的好处在于:他不需要借助父母和老师的帮助,他可以自主地阅读,自主识字。其实孩子也是可以在生活中识字,只是需要依靠家长和老师。会读拼音,可以自主认识更多的字。我想这是拼音存在的真正的价值所在。
一上生字表中,有大量的二会字——只识不写。教材既教给孩子自主识字的方法(拼音),同时又在韵文课文中大量识字。两种手段同时进行。目的就是让孩子快速识字,尽快“扫盲”。
两堂课做到了:
一、情趣。两堂拼音教学课,都注重情境的创设。让孩子在故事中、情境中进行教学,这也符合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征,让枯燥的拼音教学,更加的有趣。
比如,第2节课,老师创设了一个去海南旅游的情景,这个情景自始至终贯穿于整个课堂。比如第1堂课中,老师与情境图中的人物为主线,在整个复韵母教学中,也是围绕这张图进行的。
二、生趣。在复韵母的教学中,都关注了音形义。读音记形和理解。组词、说古诗,都是对词义的拓展,也是对拼音的巩固。印象深刻的是,让孩子说关于月的古诗,资源从学生中来,课堂充满了生机。
三、理趣。两位老师都有渗透学习方法意识。在课堂中,无论是发音方法的迁移。还是板块设计中的由扶到放。都体现了老师,有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这样一种意识。
一点思考
拼音教学也是让孩子说好普通话的一个基础。以后让学生字正腔圆的发音。一些平时口齿不清的孩子,通过拼音学习,他的口齿、发音都会渐渐变得好起来。所以,在拼音教学中,我们要把每一个字音发到位,这样有利于她以后说好普通话,这也是朗读的一个基础。所以,在教学中老师的示范,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节课:如ai中。老师要摆好口型,从a慢慢过渡到i,口型是有一个大嘴慢慢地过渡到一个牙齿对齐的过程。而ei的发音则是有一个扁扁嘴,慢慢过渡到一个牙齿对齐的过程。ui是一个小圆嘴,慢慢过渡到牙齿对齐的过程,如果老师能够夸张的把这个过程,演示给孩子看,那么学生的发音就会比较到位,就不会出现,从嗓子眼那里发音的这样一个情况。如果老师示范性不够,也可以借助,像录像这样的来帮助孩子看口型。学会看口型以后呢,我们在巩固环节也可以通过让孩子看口型,来猜发的什么音。他读懂了你的唇语,她其实也就是知道口型要领,知道该怎样发音才到位。
第二堂课中,已经有了整体认读音节,整体认读音节是可以直接给汉字注音的。(给汉字注音的是一个音节或者特殊的零声母音节。如安全的安,儿子的儿等)。之前学复韵母那样,我们只是不严谨地来说出她的同音字。有了音节,可以把一些简单的常用的汉字。渗透给孩子,让一些本身学习能力就比较强的孩子能够多识字,中等或偏下的孩子也能多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