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十月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9-10-30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胡燕春

鱼的纹样》教学反思

 

苏少版《鱼的纹样》一课属于“造型 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新美术教育理念让我们认识到,小学美术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一群能欣赏美,会运用美术表现形式再现生活中的美,进行实践创造的新一代。年级的小学生具有美术的天性,但这不是不要引领学生自然进入美术学习的问题,如何让学生学的开心,而且又要不停留在表面而真的学到本领。我认为用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然、直接了解学习的方法,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一、音乐情趣激发兴趣
    绘画是用笔、线条、色彩、光线在纸上的空间组合,形成空间艺术,作用于人的眼睛,感染着观者的心灵。音乐则是用节奏、旋律、和声、强弱等手段在乐器或声乐上进行组合,形成时间艺术,作用于人的耳朵,陶冶听者情操。教学中将这两门息息相通的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但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还感染着学生幼小的心灵,陶冶着他们的情操,从而使审美活动与审美教育得到健康发展。上课时,我根据课的内容,二处设计了音乐的情境。一是开始教学时,海浪的声音,让学生迅速进入情境,自己参与想象、学习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二是在学生创作时,播放一些轻松的音乐,激发了学生想创作的愿望的同时。给学生带来了一种美的愉悦
二、示范情境引领学习
  示范情境即以教师演示为中心,以演示某一特定情境,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为目的。在教学生画鱼的外形时,我先让学生观察鱼的特点,引领学生从鱼的外形、色彩、花纹进行观察,学生也易于接受,教师示范如何概括画出鱼的外形,让学生用学习到的方法画出鱼的外形,为后面的添加花纹做下铺垫。教师在示范依据鱼的特点大胆想象,用点线面画出鱼的花纹,学生都想跃跃欲试。有了细致的观察和大量有代表性的图片体验感受,对鱼的花纹有了深刻的印象。所以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欲望,学生就会绘出生动的,属于自己的鱼纹,感受和认识能力得到了提高,也反映了由感知美到创造美的发展过程。
三、语言情境铺垫创作
     语言是描述事物、抒发感情的最主要最直接的方式,艺术的语言更能很好地把这种方式升华,创设出一种特定的语言情境。在这种情境中,随着语言内容的展开,声音的高低,节奏的快慢,学生的大脑就会运用存留在记忆中的表象组合成丰富多彩的图画。如教《鱼的纹样》时,为了让学生了解鱼的不同造型的区别,进而准确地把它画出来,我先是直接带领学生观察鱼,从它的结构、外形、色彩观察进行示范,唤起学生的感知欲望。使他们模仿教师的方法感受鱼的特征,从而在大脑中形成鱼的特征印象。这样增强了学生对鱼特征的认识和感受,激发了他们的绘画兴趣。
四、画像情境点燃高潮
    幻灯、摄影、投影及电视录像是最形象的视觉艺术,把这些手段运用于教学,能直观地再现事物的形象、结构及变化过程,再有教师的直接示范,学生能直观地看到教师表现事物的形象、结构及变化过程,有利于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和绘画兴趣的激发。在教学《鱼的纹样》时,教师先在黑板上示范鱼形表现的步骤,再把海底世界先整体展示给学生,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鱼,再具体的展示,观察,这样在其头脑中对自己感性的鱼有了具体的印象,学生也就学到了表现单个形象,一幅幅鱼纹就展现在我们的眼底。通过演示,学生想象的闸门被打开了,一幅幅学生自己心目中的新的海底世界图在纸上再现出来。以图画、图片再现情境,可以让学生获得鲜明、生动、深刻的印象。把美术知识与造型操作过程紧密结合起来,具有巨大的传染力与感染力,也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
  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掌握观察的方法,进行示范表现,再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喜欢的鱼特征,以想象和绘画结合的方式,用线描造型、来表现动态各异的鱼,是培养高年级学生美术造型能力及观察能力的典型课例。若长期进行这样的学习活动就巩固学生造型的准确性,为高年级美术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教学重点明确。有目的的情境教学,以鱼纹精彩画面,图片资料,情景创设等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控制学习活动。学生观察鱼的外形特征,运用概括的方法画出鱼的外形,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学习到点线面要素表现鱼纹的方法。因此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作画时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方式,并根据课题内容大胆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大胆地发挥想象,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不断涌现“创新的火花”,实现了高于生活的美的创作。在教学中,出示图片《鱼纹陶盆》,简练生动的鱼纹造型反映了我们祖先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趣。原始社会的人们不仅用鱼的纹样装饰器物,还创造了奇特的象形文字——鱼。在知识的拓展部分,“鱼”和“余”谐音,寓意着日子“红红火火、年年有余”,人们喜欢鱼,不仅因为鱼的纹样美,还因为“鱼”在人们心中就是一种吉祥如意的象征,赋予了鱼丰富的文化内涵,寓意也很美。

整个教学过程,也是学生自己观察、发现、创作的过程,教学内容充实,节奏紧凑,但课堂绘画时间略显紧张,学生创作不够深入,有部分学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时间略显短了一些,在今后教学中还要进一步总结经验,提炼升华,让这节课更上一层楼。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