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童心赞祖国”班队活动反思(十月)
发布时间:2019-11-01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高亚莉

童心赞祖国班队活动反思

这是我任班主任以来开展的第一次校级公开性的班队活动,这次经历让我切实体悟到应该怎样开展好班队活动。非常感谢祝校长前期的指导,也非常感谢韩老师、唐老师和刘老师对我的帮助,有了她们的经验和智慧,才有我这次活动的呈现。虽然之前观摩过许多老师的班队活动,但自己这次真正经历过后,对于班队的感受更深,理解得也更深刻。

今年,正值新中国七十华诞,我们班围绕学校“我与祖国共成长,善真少年献礼庆华诞”主题开展了“我与祖国共成长”系列活动。前期我们班以 “童心看祖国”为主题展开活动,国庆节期间,孩子们观看了大阅兵,有条件的孩子还去电影院观看了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孩子们外出时背包里都带有红领巾,看见国旗便戴上红领巾尊敬地敬礼。我们班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祖国妈妈的变化发展,各小组都想用自己的方式赞一赞我们的祖国,系列活动的后期环节则是用行动爱祖国。这次班队活动呈现的是中间环节“童心赞祖国”。

小切口,大纵深

这次班队活动让我最深刻的便是这六个字,“小切口,大纵深”。初设计这次活动时,我想要的太多,每个小组都从不同的方面赞美祖国,观后感、讲人物故事、唱歌、诗朗诵、感受变化发展等,这就导致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整个活动显得大而空洞,很多主题杂糅在一起,给人浮于形式的感觉。祝校在指导时说,每一个小组的活动都可以深入展开,成为一次完整的活动。只有从小中见大,深挖活动中的育人价值,学生才能在活动中真正有所生长。

介入语,更明确

反思自己的活动设计,在小组交流后,我重复问了同样的问题:大家觉得这一小组说(唱)得怎么样,来评一评。但这个评价指向的内容仅仅是学生的交流方式和呈现效果,并没有指向学生交流的内容,没有紧紧围绕培养爱国情怀这一教学目标,所以学生给的反馈评价也很单一。比如第二小组同学交流英雄的故事,除了介入谁讲得好,引出小组合作需要学会分工外,我还应该再追问他们讲的人物故事中,谁最打动你?为什么选小兵张嘎、袁隆平、女排姐姐的故事和大家交流?这样在指向内容的互动中,让学生感受到英雄身上的精神,知道在不同时代不同领域为家国社会的进步付出自己的人、心存真善美的人可以被称为英雄或偶像,还可以全班互动,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偶像。在活动环节中,不能将活动内容与评价介入割裂,应自然融合,从而有效达成活动目标。

捉资源,有生长

在活动过程中,我发现生生互动较少,大多时候都是我与学生们的互动,过程较为单一,孩子们在互动时也很拘谨,氛围不够融洽。学生应该在活动中表现得更勇敢、更自然,愿意说、敢说,还要会说,那么老师的有效介入和引导当然不可或缺,在学生交流时老师应学会倾听,察言观色,及时捕捉资源,这样才能投入到孩子们中去,和孩子们打成一片,而不显得游离在活动之外。比如第一小组在和大家交流观后感之后,我可以及时关注学生今天说得比以前说得好这一变化,追问学生你每天坚持练多长时间等,介入点应再具体些,不应仅仅停留于“哪一次更好、谁更好”这类问题,只有在具体的评价中,孩子们参与活动的感受才更深刻,育人价值才能有所体现。

在班队研讨的最后盛校长送给我们十六个字:“结构开放 过程互动 重心下移 价值提升”,向着这十六字努力,科学而丰实的班队活动才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生长。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学习理论方法,积累实践经验,着眼学生发展,希望自己能不断前进。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