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学校创建规划

“常州市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学校”创建规划

作者:姜博 文章来源:原创 更新时间:2019-11-02

 “常州市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学校”创建规划

20189~20207月)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一、创建背景

党中央在本世纪初就提出“在全社会大力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明确提了出来。提出要加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第一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同样的高度。这次会议上,胡锦涛描述了生态文明的主要目标,即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今后5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并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

    二、学校基础

我们认为,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机构,传播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传播生态文明是学校的应尽之义。为了响应中央号召,实现国家建设生态文明战略目标,学校应该从思想观念、环境文化、课程设置、实践体验等方面开展全面的有序的生态文明教育工作,与学校的德育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学校建设成环境优美、资源节约的生态型校园,将生态文明建设与青少年健康成长有机结合起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广泛宣传健康人生理念,普及生态文明知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养成健康、环保、绿色的生活习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生态文明的人,同时通过教育活动辐射到社会,引起社会对生态文明的重视。

    我校一贯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以2006年创建区绿色学校为起点,一路走来,取得了较为显著好的成绩。2015年被评为常州市节水型学校,“常州市德育特色学校”,2018年被评为江苏省绿色学校,2018年获得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金奖。在创省级“绿色学校”的同时,在市、区环保局、教育局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我校开始将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学校的创建工作纳入议事日程,确定了创建目标,着手具体落实创建工作。充分利用过去绿色环保教育积累的经验,发挥优势,巩固成果,提升档次。通过倡导生态文明理念、普及生态文明知识、开展生态文明实践,努力改善学校环境,形成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校风。

   三、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 以创建生态文明校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教育和丰富多彩的生态文化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师生树立环保的科学观念,普及生态文化建设的科学知识,倡导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引导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校园绿化活动,不断改善校园环境,增强生态文明意识,努力打造绿色、生态、和谐的育人环境,促进教育内涵与质量提升。

    四、工作目标

    在全校师生中普及生态文明知识,形成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风尚,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态,改善环境的思想观念,养成珍爱生灵,节约资源,抵制污染,植绿护绿的良好习惯。学校生态环境得到明显优化,校园生态文化特色逐步彰显,人民群众对学校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五、具体措施

   (一)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增强师生生态文明理念

   把生态文明常识纳入我校课程,利用多种形式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师生树立良好的文明意识、环保意识,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养成有益于生态文明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倡导师生争做生态文明教育的宣传者、促进者,争当环保小卫士,成为有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合格公民。

从生命的意义出发,我们的教育理应尊重学生的生命,促进学生生命的和谐成长,让学生能够充分享受童年的天真与快乐。同时,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我们将紧紧围绕“向上向善,求真求新”的校训,在学生的内心世界中打下一个亮丽的底色,将其转化为学生成长的动力,能够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格基础。

教师也是作为生命的个体存在的,在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中自己的生命也在成长。在培养学生品质的同时,教师首先养成“关爱学生,积极进取的品质,在感染与熏陶学生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品质,能够真切地享受职业内在的尊严与幸福,从而焕发教师的生命活力,实现生命的价值。

   (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师生社会公德意识

    教育学生遵守《中小学生守则》,遵守社会公德,遵守交通规则,维护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倡导低碳生活方式,自觉爱绿植绿护绿,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降低污染,节约能源。组织成立爱护花草、文明礼仪、卫生督查等活动小组,结合世界环境日、植树节、爱鸟日等环保日,开展“与环保同行”、“爱护环境、从我做起”“建言环境保护,献策节能减排”等生态文明宣传活动,参与各类环境保护主题实践活动。

   (三)加快学校基础建设,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把生态文明理念渗透于学校基本建设,加强绿色生态校园建设工程,通过绿地、树林、雕塑等有机连接,彰显“校在林中,林在校中,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特色。加强校园绿化美化,打造校园十景。拓展校园文化内涵,突出特色,提升品位。活跃学校文化生活,实现文化育人。

   (四)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修品行,促和谐,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的行为习惯。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师的亲和力,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教育内涵、教育质量和育人效益。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拓宽育人途径,积极开发利用家庭和家庭教育资源,发挥家长学校和社区教育的功能,形成教育的合力。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和谐人际关系

    深入实施教师培养培训工程,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积极推进依法办学、民主治校、依法施教,完善学校法人制度,促进学校建立健全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完善教代会制度,密切干群、师生关系,营造团结友爱、互帮互助、荣辱与共、共处共融的人际氛围。

   (六)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提高文化育人水平

    用文化的思维谋划学校的发展,着力构建以开放、民主、和谐、进取为精神内核的现代学校文化,努力提升办学品位。大力加强校园广播、电视网络、班校报等文化阵地和艺术节等文化载体建设,继续抓好校园绿化、美化、知识化,推动文化兴校、文化育人战略实施。

   (七)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创建安全怡人校园

健全学校安全制度和安全应急机制,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深入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和应急演练,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广泛开展平安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加强学校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营造学校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八)加强行风作风建设,树立学校良好品牌

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正确履行职责为核心,以加强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服务群众为目标,以人民满意为标准,以民主评议为载体,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以评促纠,以评促进,扎实推进我校行风作风建设,关注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规范内部管理,推行校务公开,促进依法治教,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树立学校良好品牌

    六、工作保障

   (一)加强领导

    生态文明学校创建既是社会形势的需要和相关部门的要求,也是巩固学校特色成果和加快学校发展的需要,要将其纳入学校工作重要议事日程,与学校总体发展规划、教育教学计划、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谐校园建设和德育工作有机整合起来,统筹安排,整体推进,特成立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

 长:盛亚萍(校长)

副组长:周静、吴春燕、朱小昌(副校长)

 员:祝卫其、朱志刚、顾朝霞、顾海燕、陶榆萍、郑飞、王丽、袁明明、刘刚、曹燕、陶向明、丁虹、各年级组长

   (二)营造氛围

    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橱窗等渠道,强化社会宣传力度,激发广大教师、学生及家长的参与热情,营造“创建生态文明校园”的良好氛围,增强师生的创建意识。

   (三)整合资源

    生态文明学校创建工作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需要上下一致,齐心齐力。我校召集老师、学生开好动员会,组织学习相关文件,了解学习其他学校好的方案、方法。同时,调动广大师生积极性,形成人人参与、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课程建设上以课程处为主,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以少先队为主,环境设施建设以后勤处为主。做到各司其职,通力协作。

   (四)建章立制

    制定合理的创建工作规划,要求按计划不折不扣地开展各线各项工作。同时制定严格的创建工作督查、总结、考评和奖励制度及档案管理制度。

   (五)有序推进

第一年主要工作目标(2018年92019年7月):

1、各层面论证,规划学校创建方案,制定年度工作目标。

2、进一步完善学校相关管理制度,完善运行机制,优化学校管理。

3、进一步完善学校文化建设方案,争创市依法治校示范学校。

4、全面规划农趣课程,完成课程顶层设计,完善课程管理评价体系。

5、深入探索基于生态文明教育模式的综合实践课程转型研究,逐步建立既有统一要求,又灵活开放的高效教学模式。

6、认真梳理生态文明教育背景下师生的教学新常规,建立学校教学新秩序。

7、组织教师进行生态文明教育课题研究,鼓励教师积极申报省、市级立项课题。

8、进一步贯彻新《中小学生守则》,修订和完善《学生行动指南》等制度,抓好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9、完善班主任学习、研讨、考核制度,提升生态文明班级建设及管理能力。

10、构建三结合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家委会、关工委等组织的作用。

11、加快开心农场建设。

12、创省级绿色学校。

第二年主要工作目标(2019年82020年7月)

1、在学校机制和制度的不断重建中探索高效的行政和教学管理。

2、系统对接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丰富与拓展农耕课程内容,加强研究。

3、 按“七彩德育”相关内容和要求,进一步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主题活动,打造精品活动项目,发挥活动育人价值。

4、充分发挥三结合教育作用,形成关工委、家委会、社区共同参与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合力,提高教育实效。

5、以制度为保障、任务为驱动,确保“善真”文化方案的有效实施。

6、几级做好本部改造工程,开辟新的开心农场。

7、做好市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学校的材料工作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10201501号-2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