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10月反思
发布时间:2019-11-06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吴宏露

10月反思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名篇,诗人通过描写登鹳雀楼观看太阳西沉、大河归海的景色,告诉人们要看得远,就要站得高的道理,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年级学生对《登鹳雀楼》已经能背的滚瓜烂熟了,但古诗是语言材料的一种结晶体,蕴藏着很深的智慧和哲理。他们只是机械的背诵,有很多学生连诗中的一些字词还不认识,对诗中蕴含的道理更不明白因此,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低年级语文教学要求,在理解字意和诗句的基础上,读好、背好这首诗,初步体会古诗所蕴含的道理。

 一、交给孩子识字的主动权

在板书课题后,我让学生读读《登鹳雀楼》,问:诗题是什么意思?学生知道“登”是攀爬的意思,也就知道诗题的意思是攀登鹳雀楼。再从“鹳雀”这个词语的字形入手,猜猜它的意思。学生根据鸟字边和隹字旁推测“鹳雀”和鸟有关。教师相机补充,鹳雀是一种形似仙鹤的鸟儿,这个楼上经常有鹳雀栖息,因而得名鹳雀楼。二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老师要相信学生的潜力,把问题抛给学生,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本课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在想像中感受美。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通过想像,学生练习说话“我仿佛看到......在不断的想象说话中,这两句话的意思也就不言而喻了诗句的意思不是老师的解说,而是学生的想象。这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诗的内涵。再通过反复朗读了解感受黄河,句式练习说怎样的的黄河,从而真切感受到黄河水流进大海的那种波涛汹涌、大浪淘天的磅礴气势这样感悟内化,有感情地朗读便水到渠成了。

    三、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情悟道。

体会古诗所蕴含的道理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在教学中我先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从而感悟出古诗所蕴含的“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知道了要想取得更大的进步,还要不断努力。这样,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索、体验,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突破了这个难点。在文章的结尾处,通过采访、知识的延伸,使学生更深刻了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句话。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