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本文描写了农村生活中非常不起眼的事物搭石及农村生活中的平凡镜头,通过细节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平凡中透出的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的美好思想。
教学过程中,我从课文的整体入手,以“美”作为这篇课文的主线,贯穿课堂始终。按照“发现美——感受美——体现美-表达美”的阅读思路,我以“风景”一词切入,将自然之美和人性之美全部融合在“风景”中,紧紧围绕“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主线展开教学,通过对重点词的理解,朗读指导,想象画面,适时的语言渲染等语文训练手段,引导学生去发现这道特殊的风景,感悟浓浓的乡情之美。
读书是师生,尤其是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读“什么是搭石”那一段,我通过引读“脱鞋挽裤”让学生读出搭石为人们带来的方便。读“一群人走搭石”那段话,我通过引导学生对“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理解,引导学生诵读,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有着浓浓乡情的搭石旁边,引领学生用朗读将这美好的画面呈现在了大家面前。而“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和“老人与年轻人走搭石”主要让学生抓住文本的空白点进行想象。
“还有哪些人会来走搭石,人们又是怎么做的,并把它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设置情景,让学生再次感悟乡亲们的互助之美。
学生思考后各抒己见:
假如是残疾人来走搭石,一定会有人背或抱他过河。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是背着重重的行李的人来走搭石,村里人一定会帮他背行李过河。人们把它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
不足之处:体会“画一般的美感”时,没有点一下,如果结合前面看过的秀美家乡风光图片,牢牢抓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重点词语,想象画面,把抽象的文字还原为生动的画面,这样学生就会真正感受到“画一般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