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开篇课文。而第五单元又是本册书的习作单元,以介绍“某一事物”为主题。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指向培养学生阅读说明文和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介绍事物的能力,这同时也是本单元说明文教学的重点。在徐艳老师的这节课上,版块的合理设计,重难点的突破都紧扣教学目标,学生积极主动,学得扎实,课堂生动活泼而又有条不紊,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亮点一:版块清晰,紧扣目标,先扶后放。
作为习作单元开篇的第一课,《太阳》这篇文章,无论是结构的梳理还是说明方法的学习,其实都是在为本单元的单元习作做准备。在自学时,徐老师让学生带着“文章说明了太阳哪些方面的内容?”这个问题自读课文。在讨论时,边讨论边梳理,又紧扣一句过渡句,和一句总结句,快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接着重点引导学生关注课文1~3自然段中说明太阳远、大、热这三个特点的说明方法,并进行讨论,感悟说明文表达的准确和严谨,最后运用本文中学到的说明方法进行一次小练笔活动,抓住樟树的几个特点来小试身手。学生通过几分钟的小练笔,既是对说明方法学习的巩固,又是对语言综合表达能力的一次小考验。这样层层递进,为学生的学习架起了一座梯子,达成了既定目标,又让学生的表达能力上了一个台阶。
亮点二:品词析句,抓细节。
说明文常常是短小精悍,用词也比较生动,准确。如何让学生感受说明文中语言的准确性呢?在教学《太阳》中,徐老师对教学细节进行精雕细刻,依托语言,活化语言。
在指导学生学习太阳“远”这个特点时,有这样一句话“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约”这个词本身就代表了一个估计。可恰恰在说明文中体现出的是科学的严谨,徐老师在这处处理时,巧妙地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叔叔很胖,大约——;晚饭后,爸爸往秤上一站——”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发现,再回归文本,对于词语准确性的表达就水到渠成了。
一点建议:
在推进过程中,有些环节的评价可以更精简,评价语言的指向性更强,为后面的练笔留更充足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