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9-11-13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罗秋琼


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集中体现了“我”观察的细致,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这几个自然段的学习,我在主问题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追问:作者重点观察了什么事物和场景,是怎样观察的?


第二自然段教学。首先,了解“我”对翠鸟外貌的观察。我先让学生带着“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的问题自读思考。然后引导学生学生交流,使学生了解翠鸟的外形颜色鲜艳,引人注目。接着,引导学生边读第二自然段边想象画面,并观察课文插图,说一说翠鸟的样子,感受翠鸟外形的美丽。最后,让学生把第二自然段和《翠鸟》一课中翠鸟外形的描写做对比,说说你喜欢哪段描写,为什么?学生有的说喜欢前者,有的说喜欢后者,很难取舍。这时候我为学生解开疑惑:《搭船的鸟》对翠鸟外形的描写抓住了翠鸟的外形特征,把看到的按照一定顺序写下来,达到了到三年级学生应当达到的习作目标,《翠鸟》一文中对翠鸟的外形描写更加细致生动,可以作为我们更高的习作目标去追求。这样一说,使班里习作水平不一的孩子们心中都有了对自己习作目标有了定位,习作水平高的孩子知道了自己可以朝着更高的目标努力,差点的孩子也明白自己在外形描写上应当达到的目标。


接下来,我直奔第四自然段的教学。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第二自然段是作者对翠鸟静态的描写,而第四自然段是对翠鸟动态的描写。作者在动态描写上又有哪些窍门呢?让学生在读文中去发现。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小组交流后发现,作者使用了一连串动词,即“连动法”,写出了翠鸟捕鱼一系列的动作,并引导学生圈画出一系列的动词,感受翠鸟动作的敏捷。接下来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想象自己看到的翠鸟捕鱼的情形。紧接着,老师播放课件,让学生观察翠鸟捕鱼的镜头后进行学以致用,抓住文中的空白,运用“连动法”,仿说翠鸟在水下的动作,学生说得非常精彩。


在教学二、四自然段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总结:作者重点运用了怎样的观察方法来观察翠鸟的外形和捕鱼动作?使学生明白作者是用眼睛留心观察。与此同时,我抛出疑问,作者观察翠鸟,仅仅是用眼睛观察的吗?引导学生在学习三、五自然段后明白,“用心思考,产生联想和用耳去听,记录所得”也是作者观察的重要方法。这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