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陈老师《秋天》的课
《秋天》是一首诗歌,作者用浅显的文字,采用拟人的手法,描写了秋天原野上溢彩流芳、生意盎然的美好景象,抒发了作者热爱秋天、赞美秋天的满腔激情。陈老师的这堂课目标明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领学生探究文本,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陈老师的导入贴合主题,以“秋天_____”的谈话导入,孩子们不仅回答得全面,还用词新颖,比如菊花用上了五颜六色和“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这说明陈老师的日常教学非常扎实,特别是在孩子的语言培养上,孩子们需要多加注意。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陈老师很重视学生之间存在着的这种必然的差异性,陈老师始终关注全体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在朗读课文这块,老师先让孩子们进行自读课文,之后又进行了同桌互读,在朗读过程中,老师进行了相机指导,这样就很好地缩短了孩子们之间的差距,关注了班级的所有孩子。之后又进行了小老师领读,发挥了班级的榜样作用,同时激励了部分学有余力的孩子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陈老师课程目标明确,识字、朗读的基本把握准确,同时在学习字词时候不忘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时的课程评价让孩子们更加快乐地融入了课堂,陈老师的课程灵动,需要我多加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