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11月反思
发布时间:2019-11-2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吴宏露

《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

《朱德的扁担》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讲述的是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为了坚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一起到山高陡、距离遥远的茅坪挑粮的故事。文章以“朱德的扁担”为题,于细微处见精神,语言简洁平实,娓娓道来,既展现了一位以身作则、吃苦在前的红军指挥官形象,也表现了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关心、敬爱之情。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要感悟朱德同志的高贵品质,难度似乎大了一点。因此,我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介绍朱德这个人物以及他在课文中所处的环境。对于本节课,我有以下两点反思。

 一、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本文的出现了许多学生未曾接触的词语,例如“会师”、“粉碎”、“围攻”等等。这种词语对我们大人来说根本不成为问题,但在孩子的眼里这些使很大的障碍。所以,在初读课文之时,我就让学生在自己不懂得地方做标记。对于学生的疑惑,我没有直接解答,而是先请“小老师”解惑。等没有学生能够解答时,我再来答疑。对于这些词语,我进行了梳理,采取了不同的方式予以解答。首先是看图理解。比如“草鞋”、“斗笠”等词语通过观看课件中的图片,孩子们一下子就会理解。而“会师”、“粉碎”、“坚守”等这些词语学生根本不懂,我只好结合课文故事的背景,通过简笔画来理清关系,逐一解释。其次是把词语放在语言环境中去理解,通过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比如“储备”、“山高路陡”、“翻山越岭”等。

 二、没有细致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品质。理解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品质是本课的难点。为此,我根据课文最后一小节内容,提出质疑“大家为什么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学生能够结合前面的文本内容做出回答,但是其中的原因却说不清。私下反思,我觉得可以抓住文本的关键词引导学生去理解,拓展延伸,体会朱德的高洁品格。例如,抓住“山高路陡”引导学生展开想像:“烈日下,战士们( );下大雨时,红军战士们,( );山高路滑,红军战士们一不小心就会( )……哪怕路况如此险峻,哪怕路上会遇到重重困难,战士们都争着去挑粮。一个“争”字就能感受到了红军战士那种大无畏的精神。这时,引导学生再次观察书本上的插图,这样一位革命的领导者,走在挑粮的队伍中,让学生观察朱德的外貌和表情,找出关于插图的文字描写,想一想此时的朱德的内心世界。这样朱德与展示们同甘共苦的高洁品格就能在学生们的内心留下印记。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