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11月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9-11-30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谢星赟

11月教学反思

谢星赟

本月,我来谈一谈自己执教的Unit6 My e-friend story time版块的教学感悟和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 能听懂、会读、会说单词: e-friend, send, to, e-mail, live, study, China, UK,…years old, wait.

2. 能听懂、会读、会说日常用语:Does he/she…?Yes, he/she does. No, he/she doesn’t. Wait a minute.

3. 能正确的理解并朗读课文,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尝试复述课文内容。

4. 能初步运用本课所学的词汇和句型对自己的朋友或者网友进行综合全面的介绍。

课堂上,我通过free talk引入surf the Internetchat with e-friends等话题揭示本单元主题My e-friend,由此教授新单词sendemail等。通过看图谈论story time图片、观看卡通认识Wang Bing的网友Peter。让学生发散思维提问关于Peter的问题,通过自读课文完成Peter的名片。通过跟读录音、齐读、小组读、复述课文等方式理解和巩固课文。

课上,学生们认真倾听,发言积极,能主动参与到课堂上来。我觉得本节课的亮点有:

1.教学目标清晰,环节递进有条理。从free talk谈论e-friend到提问Peter并解决问题,再到Lets read.并复述课文,每个环节都指向本节课重点单词与句型的学习与操练。并且,每个环节之间过渡也很自然,层层递进,没有跳跃,在任务中学习和处理新单词e-friendemaillivestudy等很自然,更易让学生接受。

    2.语言知识的学习与文化渗透相结合。课文中Peter来自英国,很自然地我便问学生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UK?学生们答:In the UK, we call the first floor the ground floor./ We call the the policeman./ Coffee is popular in the UK.这些知识均来自书本,于是我便向他们介绍London, Big Ben, London Bridge等英国代表性知识。这样的文化渗透也是自然流畅的,不是为了教授文化而生硬地讲解。

  此外,我觉得自己在以下方面还有待改进:

1.关于目标达成:结合本课时目标,其中123点的词汇、句型和课问理解目标,除了少部分接受能力比较弱的同学,其余同学基本能听懂、会说和运用。但是关于4.能初步运用本课所学的词汇和句型对自己的朋友或者网友进行综合全面的介绍,本节课并没有设计相关环节让学生综合性地初步介绍和运用,或者说教学环节针对此目标设计的不够明显。

2.小组学习较少,对于接受能力弱的同学来说表达机会有限。本课同桌互动三次,小组合作一次,其余大部分环节均是师生互动,即点对点交流。虽然同学们能积极举手,主动参与,但是对于部分接受能力薄弱的学生来说,他们表达的机会和口语操练时间十分有限。因此,要多增加同桌互动与小组学习的环节,让同学们都有表达和练习的机会。

总之,经过这次课,我发现了自己在部分教学环节设计和处理的一些不足,我会在今后的课堂上不断反思与改进。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