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之舟》教学反思
《父爱之舟》这篇回忆性散文不是以斐然的文采见长,而是以情取胜,平白如话的语言里,蕴含着深厚的父子之情,细细细咀嚼,别有一番滋味,令人感动不已。
一、读题释题,激发情感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我引领学生认真读课题,把题意引向文意,让课题成为引导学生解读文本的切入点,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我在“舟”字下做了着重号,向学生提问“舟”是什么?题目“父爱之舟”的意思是什么?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读课文。
二、细读品味,聚焦场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保证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使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读中有所感悟。全篇采用倒叙的手法,从梦境开始,引入对往事的回忆;从梦中醒来,泪湿枕边结束,首尾呼应。往事潜入梦中,说明往事难忘,更深刻地表现父爱在我心中留下的印记难以磨灭。教学时,我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场景,边读边勾画,边读边批注,通过语言文字,抓住场景描写品味父亲深深的爱子之情,对文本有了较深入的理解之后,再次默读课文,“课文为什么以‘父爱之舟’为题?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内容说说你的理解”,总结全文,体会作者是怎样在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中表达情感的。
三、关注写法,迁移运用
在学生情感融进课文时,我适时加入仿写练习,让学生回忆生活中与父母相处的一个场景并写下来。
不足之处:
我对本文的写法指导不够,仿写练习很多同学并不能在生活场景中加入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抒发感情。评价的语言也不是很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