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十二月评课
发布时间:2019-12-05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钱宇宏

《父亲、树林和鸟》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一篇课文。课文没有直接写“父亲”是怎样保护鸟或是为鸟的生活环境提供什么方便,而是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通过看动静、闻气味就知道林中有鸟,还知道鸟儿什么时候爱唱歌,什么时候最容易受到伤害,感受到人与鸟是那么亲密无间,领略人与自然的融洽,体会到父亲对鸟的热爱。课文最后说:“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多么稚气又多么纯真,蕴含着“我”的护鸟心愿。

老师选择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课堂上王老师借助三个清晰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汇报了课题中“父亲”、“树林”、“鸟”三者之间的关系: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理清三者之间的关系能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整体的把握。

第一个活动是学习生字词和内容梳理。在这个环节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王老师采用了微课教学,让学生学习掌握用“组词法”理解陌生词语的意思。这成了本节课的一个亮点。学生在微课教学下,弄懂了如何用“组词法”,并试着用这种方法去解释词语。这个新式的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去学习尝试。很多时候我们的讲解学生不能领会,通过微课,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让他们更快更好地理解知识点或者一种学习方法。王老师在生字教学环节做得非常扎实,一步一步地让学生去读去发现去尝试,在发现尝试的过程中,学生识记了生字也掌握了方法。

第二个活动是让学生感悟体会父亲对鸟儿的喜爱。读一读,划一划,圈一圈,清楚的活动指令让学生明白了读书的方法。王老师非常关注关键词的体会,学生读“望了又望”、“闻了又闻”、“雾蒙蒙”等短语感受到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别,也从词语之中感受到父亲对鸟儿的喜爱。同时也让学生在朗读发现中明白课文的一种写法“表面写其他事物,实际上是突出父亲对鸟儿的喜爱”。

本堂课教学目标清晰,结构清楚,重难点突出,完成了预定的教学任务。这节课让我学到了许多。王老师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学习主体性,遇到难题她总是谆谆善诱,让学生自己去方法。她非常具有大语文的观点。课堂上不只是关注于课文本身的内容,更关注借助课文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借助教材教语文。同时面对一些老师提出的是不是需要直接告诉学生难题答案时,也是长久困扰我的问题,王老师给出了建议,语文是不教学生会的知识,也不教学生教了也不会了的知识,在学生不懂的情况下可以直接给予答案,将关注点放置在其他更为重要的内容上。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