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断:
【案例一】
师:按照上一节课的方法,完成自学单,找出我的动作、神态等语句,体会心情,说出原因,在旁边做好批注。
生:从“殷切期待的目光”可以看出“我”对上台演出的无比渴望。
师:心里充满了“期待”。
生:从“记住了!”这句话中的感叹号,我读出了“我”的充分的自信。
生:“我还以为扮老虎是最容易不过的了,不用说话,不用露脸,没想到也这么难。”这句话是心理描写,写出了“我”内心的感受:扮老虎并不容易。
生:我从“一点儿也记不起来”,“满头满脸都是汗珠”写出了“我”紧张不安的心情。
.......
师:通过同学们的品读发现“我”的心情的变化是从期待到自信然后是紧张,最后是难过和疑惑,把“我”的心情变化和变化的原因梳理在表格中。
生:填表格。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读出作者的心情变化。
【分析和反思】:这个教学片断中,我充分调动学生了主观能动性,让每一个孩子都积极制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利用课文中的描写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感情朗读指导时,先从“我”的心情变化上把握。教学时引导学生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进行批注,体会我的心情的变化和原因,并提取关键词,把我的心情和变化的原因梳理在表格中,这样的批注也是乐于被孩子们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