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12月评课
发布时间:2019-12-16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赵丽倩

有幸聆听了魏伟老师的《带刺的朋友》,这是一篇语言风趣,可读性强的小文章,作者通过具体描写刺猬偷枣这一有趣的画面,向我们描绘了可爱的小刺猬,对学生来说,由于课文本身读来饶有趣味,因此具有较高的文本价值。纵观这节课的设计,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

因文而教,教学有路。叶圣陶先生说:“文章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带刺的朋友》是篇描写可爱动物的优秀散文文章条理清楚,紧扣“朋友”按事情发展顺序把刺猬偷枣的过程写得淋漓尽致。根据这一特点,在对文本梳理过程中,魏老师将“刺猬是如何偷枣的”作为本节课的中心问题,而这一问题所粘连的句子即是整篇文章的中心句和重点句,因此围绕中心问题开展教学,能够自然而然让学生找到课文重点句、重点词,继而完成目标教学。

因人而教,突出主体。本课的生字“刺”与“枣”在字形上对孩子们来说是需要重点指导的。魏老师也关注到了这一点,她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比较“刺”与“枣”的不同,并且编成与文本有关的顺口溜进行书写指导,教得扎实到位。同时她也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语的读书方法,梳理了刺猬偷枣过程和它的技术高明,采用多种方式理解词语,并有感情地朗读,努力让学生走进课文,感受语言生动,用词准确,以及字里行间体现出小刺猬偷枣技术的高明和对小动物的喜爱,使文本“立”起来。而这整个学习过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

  1. 因势而教,层层推进。魏老师的整堂课教学重点突出、过度自然、行云流水。例如在教学生字枣时,不仅对比了刺的字形,还让学生观察枣子的图片,顺势教学第一小节,让学生感受枣子诱人的特点,为下面教学刺猬偷枣作铺垫,

       总之,这节课魏老师的教学思路清晰,重难点也突出,孩子们在读中感悟,在提问中思考,在述说中提升,取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