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 有效推进课堂
——评张莉老师的课 周亚菊
“教师在角落,学生在中央;知识在角落,素养在中央;位置在角落,课程在中央”。张老师在本节课也努力践行和诠释了这一段话,因为张莉老师具有科学的课程观、聚焦学生的核心素养、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成真正为学习的主人。
一、设定科学目标,架构灵动课堂;
本单元主要内容是在麦克家中,Uncle John和孩子们在庆祝新年,他给孩子们带了新年礼物。在谈论礼物的过程中学习新句型,感悟课文。张老师深度研读教材,充分考虑学生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科学定位本课时的目标:初步感知和理解课文,能初步灵活应用句型What’s this\that? It’s a….并结合快要到来的新年,初步能应用今天所学的句型赠送礼物。基于这样的定位,张老师设计循序渐进的活动,有效推进课堂教学。阅读前,师生围绕新年这一主题展开交流,并结合句型What’s this\that? It’s a….学习有关礼物的单词。阅读中,张老师通过问题What presents does Uncle John take?引导学生把握故事的整体性,应用相关阅读策略理清文本脉络,处理文本细节。阅读后,拓展文本,学以致用。整节课板块清晰,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师生关系和谐,互动高效,展示了一节高认知、高参与、高效率的课。
二、创设真实情境,培养语用能力;
语言学习需要从教材文本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在情景中真实、丰富、流畅地输出语言,激起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与热情,真正提升教学的实效性。本节课创设了New Year这个情景,在阅读中、阅读中、阅读后都是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交流互动,凸显了课堂情景的整体性、真实性。首先张老师通过一首歌曲引出本课的主题“新年快乐”,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新年到了,你想得到什么礼物?回收学生的资源,并学习新单词。同时在交流中学习What’s this\that? ,新知的呈现清晰到位,情景真实,避免了明知故问。语篇教学中,也是围绕Uncle John和孩子们过新年送礼物来设置任务活动,有效推进教学。在拓展巩固部分,张老师营造新年的氛围,鼓励孩子们互相赠送礼物,交际行为的真实性,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将课堂推向高潮。
三、关注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发展;
“关注学生的思想,发展他们的思考能力,是学校必须为学生做的事”。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学习语言的同时培养思维品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问题和活动设计为突破点,给学生创设参与的机会,展示他们的思维成果。张老师主要优化了提问方式,课堂上少了一些Yes or no 类问题,把封闭式提问改为开放式提问; 如新课开始时,张老师提问:新年快到了,你想要什么礼物?孩子们畅所欲言,独立思考,积极参与。再如处理文章细节时,张莉老师让孩子们讨论:Uncle John赠送礼物时,会怎么说?This is for you. It’s for you. Here you are.孩子们会说些什么?Thank you.\Thanks\ I like it very much. 采用了开放性的活动,鼓励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答案多样,不拘泥于文本,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同时在提问的过程中,张老师善于抓住课堂中的生成性问题进行适时追问,给与学生更大的语言和思维发展空间。同时张莉老师在课堂上增加生生互动次数,本节课共有4次生生互动、3次小组合作的机会,为学生思考和表达提供空间。
四、渗透文化差异,提升学生素养;
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就工具性而言,我们的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还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在解读教材中,张老师从节日文化和学生年段出发,对节日文化进行了生本化的再构,如:节日文化活动方面:在元旦我们会give wishes,sing songs, get presents,当然从节日本身的文化活动远远高于这些,但是因为是起始阶段,我们只能有这样的高度。再如节日礼仪方面:通过让学生猜测Uncle John准备的礼物分别送给谁,引导学生在赠送礼物时要投其所好,同时通过接收礼物文化的介绍,引导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感。
总之,这是一节灵动开放、扎实有效的课堂,值得我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