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树林和鸟》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对鸟的熟悉与热爱,这种爱也感染了我,使我有了爱鸟意识,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融洽。
一、关注识字方法,读认结合
赵老师本节课的教学准备充分,以读导入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到屏幕上。学生们边读边熟悉文本,并且用自己的识字方法相互补充,教师引导学生用分类识字的方法找出本课生字重难点。但是在“蒙”字的拓展上老师用的时间较长,节奏放慢,这里可以把时间分配在课文的朗读上。因为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识字时间过长,学生课文朗读的流利程度就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关注个体差异,读出独特体会
赵老师在教学生朗读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独特体验,让学生自己体会文中的语气。例如她引导学生在读句子中体会出心情。边读边在头脑中过电影、画画,使小鸟的可爱、小鸟的快乐、父亲的情怀,让画面在孩子脑子里活起来。并且抓住关键字,让学生悟出语言文字的言外之音。
这一节课,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学得有趣,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孩子们的语言表达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个别学生语言表达不准确,需要着眼于语言表达的日常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