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虽然文章篇幅短小,但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也有一定难度,因为这是他们与文言文的正式相遇。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首先我认为学生第一次与文言文接触,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解决朗读,通过教师的两次范读,示范正音以及词句间的停顿,帮助学生培养文言文的语感,让学生愿意去亲近文言文。之后通过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等方式,让学生几乎达到可以背诵的地步。其次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充分地读,大胆地想,勇敢地说,尽情地演。并依托文本抓住空白空间,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小朋友们会叫些什么?喊些什么?他们当时的心情怎样?司马光是怎么砸缸的?在学生们积极踊跃地表演基础上,进一步体会群儿慌张的样子。最后在课的结尾处,我让学生们大胆想象,深入情景:如果你是当时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样做呢?由于时间仓促,我对于学生的回答没有给予很正确的评价。孩子们想象丰富,有说找梯子的,也有说几个小朋友叠起来,把那个落水的小朋友拉上来。听了他们的回答,我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和孩子们一齐推敲这些办法的可行性,比如要是找梯子的话可能还不如喊大人快。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深深地感悟到教学设计应丰富多彩,应在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引导他们用心思考,展开想象,大胆创新,展示个性,这样的课堂才会更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