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梅兰芳蓄须》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断:
【案例一】
师:找出表现了梅兰芳先生高尚的民族气节的句子,读一读。
生:学生研读课文,同桌互相讨论,读读相关语句。
师:梅兰芳先生是怎么装病的?
生1:梅兰芳装病是打伤寒预防针,连日发高烧,额头滚烫滚烫,差点儿丢了性命。
师:此时此刻,你认为梅兰芳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1:梅兰芳先生是一个坚贞不屈、铁骨铮铮的人。
师:梅兰芳的行为,赢得了许多中国人的尊敬,人们仅仅是被他的京剧艺术所折服吗?
生2:不,应该更是为他的民族气节所折服。
师:能具体地说一说吗?
生:他宁愿(蓄须),宁愿(卖房度日、自伤身体),也不愿失去作为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应具备的民族气节。
师:让我们再来读读文中的这句话,朗读时要把“宁愿”读重一些,语速快一点。
【分析和反思】:这个教学片断中,我让每一个孩子都积极制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利用课文中的描写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感情朗读指导时,引导学生围绕学习提示中的问题,自主筛选重要信息并进行整理归纳。在归纳拒演的办法时,学生通过默读勾画会找到很多信息, 如藏身租界、远避香港、寻找借口、蓄须明志、打针装病。同样,在归纳遇到的困难和危险时也会找到很多信息,如不能登台演出、忍受逼迫和随时的骚扰、没钱养家、险些丢命。用问题引导学生梳理出主要的拒演办法和他所经历的困难与危险,从而感受他的民族气节。
l